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产量暴跌!马斯克5000台目标成泡影

发布日期:2025-07-30 10:41    点击次数:52

数百台半成品机器人因缺少双手闲置在工厂中,马斯克画出的机器人帝国梦撞上冰冷的技术高墙。

“到今年年底,我们可能会在美国大约一半的人口中实现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马斯克在特斯拉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描绘着未来交通的蓝图,紧接着又抛出另一个重磅计划:“公司计划尽快实现每年生产一百万辆Optimus的目标。”

然而,就在马斯克畅谈五年内年产百万台机器人的宏大愿景时,来自工厂车间的消息却描绘了另一番景象: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今年迄今产量仅数百台,与马斯克年初宣布的5000台目标相去甚远。

01 产能断崖,宏伟蓝图遭遇技术高墙

2025年初,马斯克曾多次公开承诺,特斯拉将在年内生产5000至1万台Optimus机器人,并设定了每月1000台的初期目标。然而据多家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报道,截至7月,实际产量仅停留在数百台,不足原定计划的十分之一。

这一数字与马斯克公开宣称的“2025年生产约5000台”目标形成刺眼对比。在特斯拉弗里蒙特工厂的试点生产线上,完成的Optimus机器人寥寥无几,这些少量产品甚至尚未达到上生产线工作的标准,主要用途仅限于数据采集和设计方案测试。

更令人担忧的是,特斯拉的产能规划与马斯克承诺之间差距巨大:他此前曾宣称2026年将生产5万至10万台,2027年产能要突破百万台。但现实是,公司连2025年的基础目标都难以实现。

02 机械手之困,技术瓶颈难突破

根据内部人士透露,工程师在机器人手部制造环节遭遇重大技术难题,导致部分成品缺失可操作的前臂。这个瓶颈问题拖累了整个组装进度,大量基本完成的机器人因缺少手部和下臂组件而闲置在工厂中。

开发能够媲美人类手部灵活性的硬件和软件,被证明是特斯拉及其竞争对手面临的共同难题。特斯拉希望Optimus能完成从工厂任务到弹奏钢琴等复杂操作,但最新手部版本仍在艰难优化中。

然而,机器人行业内部对开发类人机械手的必要性存在质疑。有专家认为,开发具有多关节和传感器的类人手部是不必要的“支线任务”,简单的夹具对大多数任务而言已足够灵活,且成本更低。

即使在特斯拉内部,一些员工也承认并非所有任务都需要五指机械手,包括工厂作业。

03 高层动荡,法律纠纷雪上加霜

Optimus项目近期经历了重大人事变动。今年6月,项目工程主管Milan Kovac离职,由AI负责人Ashok Elluswamy接替其职位。这一关键岗位的变动无疑给已经困难重重的项目增加了不确定性。

几天后,特斯拉对初创公司Proception提起诉讼,指控该公司由前Optimus员工创立,并窃取了机器人手部技术秘密。诉讼文件显示,特斯拉在Optimus研发上已投入数十亿美元,强调项目需要巨额资金和专业知识才能取得进展。

这场诉讼虽然暴露了项目的规模,但也凸显了特斯拉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面临的风险。6据前员工透露,Optimus项目自2021年初启动以来,早年招聘内部人才就十分困难,因为项目细节鲜为人知,仅通过社交媒体和活动零星披露。

04 保密文化,进展受限的双刃剑

尽管马斯克经常在社交媒体和公开活动中宣传Optimus的潜力,但特斯拉对非直接参与该项目的员工严格保密项目细节。这种高度保密的文化可能阻碍了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特斯拉弗里蒙特工厂从事Optimus生产的员工需要通过多层安全检查,并在进入机器人制造区域前上交手机。知情人士透露,今年特斯拉在帕洛阿尔托研发中心同时测试约50台Optimus机器人,它们在人类监督下执行行走和抓取物体等任务。

当被问及Optimus项目未来两三年对特斯拉营收贡献时,马斯克表现得相当谨慎:“我对预测五年后的情况至少有中等程度的信心,但很难预测一两年内的情况。”这种表态反映了项目面临的不确定性。

05 特斯拉困局,电动车业务拖累Optimus

特斯拉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公司营收同比下降12%至224.96亿美元,净利润同比下滑20.7%至11.72亿美元。汽车交付量同比下降13%至38.4万辆,创下2022年第四季度以来新低。

分析人士指出,电动汽车业务的疲软直接挤占了Optimus的研发资源。例如,特斯拉原计划为Optimus采购的零部件因供应链紧张被优先调配至汽车生产线。

此外,碳积分收入锐减——从去年同期的8.9亿美元降至4.39亿美元——也迫使公司削减非核心业务预算。

马斯克近期频频呼吁股东将目光投向电动汽车之外的领域,聚焦“充满机器人的未来”,并将Optimus定位为公司长期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但此次产量未达预期,凸显出特斯拉在实现工厂大规模部署或商业推广前仍需攻克的技术难关。

06 未来展望,马斯克的新承诺能否实现?

面对当前困境,马斯克在最近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又抛出了新的时间表:第三版原型机将于今年底推出,2026年初启动量产。他明确计划“五年内实现年产量100万台”的目标。

“若60个月内月产量达不到10万台,我会很震惊,”马斯克回应投资人提问时强调。他声称目前Optimus已迭代至2.5版本,第三版正整合传感器与神经网络训练,并称“当前设计无明显缺陷”,三个月内将完成原型机制作。

马斯克对Optimus项目寄予厚望,他预测该机器人最终可能超越特斯拉的电动车业务,将公司估值推升至25万亿美元——是当前市值的26倍以上。然而,特斯拉股价今年以来已下跌24%,围绕Optimus的炒作尚不足以缓解投资者对公司汽车销量下滑的担忧。

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巨变。当特斯拉在机械手技术上苦苦挣扎时,中国政府已将人形机器人定为国家政策,明确提出要在2025年实现通用人形机器人的量产。

摩根士丹利预测:“2025年下半年中国极有可能出现一轮人形机器人应用推广潮。”与此同时,西方竞争对手如硅谷独角兽Figure AI和1X Technologies也在迅速崛起。

特斯拉工厂里那些缺少手臂的Optimus机器人静静站立着,它们既是技术瓶颈的见证,也是马斯克野心与现实落差的沉默注解。当这位科技巨头宣称五年内实现百万台年产量时,业界目光中既有期待也有怀疑——毕竟,他连2025年5000台的基础目标都未能触及。#热点新知#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财智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