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9日,北京开了一场房地产行业的大会,名字叫“2025第十五届中国城市发展及房地产创新大会”。这事儿听着挺普通,但其实挺关键——因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房地产行业正站在一个转折点上。
会上有人说,现在房地产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靠盖房子赚钱了。以前大家觉得房子就是砖头水泥,现在不行了,得讲究“好房子”和“城市更新”。什么叫好房子?就是不仅要住得舒服,还得能融入生活。比如阿那亚的创始人马寅说,房子得和生活连在一起,不能光有空间没内容。
但问题也挺多。经济学家刘世锦在会上直接点出:现在消费不行,不是大家没钱,而是消费结构有问题。以前靠房地产和基建撑着,现在这两块都掉下去了,问题就暴露出来了。他举了个例子,就像一个人腿疼,以前靠止痛药撑着,现在药效过了,疼得更明显了。
房企们也慌了。中国金茂的田九坡说,现在产品更新太快,半年前的房子现在就过时了。跟不上节奏的企业只能被淘汰。龙湖的顾修铭说得更直接:“子弹有限,必须精准”,意思是钱不能乱花,得挑准方向使劲。
有意思的是,房企们开始琢磨新路子。华润的陈伟说,以后得从“卖房子”变成“卖体验”,比如不光盖楼,还要考虑住户的精神需求。万华生态的郭兴田说得更狠:“不做房地产的附庸”,要给“好房子”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不过这些新方向听着挺虚,到底行不行?我觉得关键还是看能不能落地。比如中交海南的周济说要用AI技术结合人文价值,但普通购房者可能更关心房价能不能降、小区配套好不好。
大会上还有人提到品牌的重要性。中国房地产报的单大伟说,房企得把重心从“做大规模”转到“做高质量”,不然行业还是救不起来。但问题是,现在小房企哪有钱搞研发和技术升级?可能最后还是大鱼吃小鱼。
现在年轻人买房也变了心思。以前只看面积和价格,现在更在意社区环境、物业服务,甚至能不能交朋友。像阿那亚搞的海边社区,其实就是把房子和生活方式打包卖,这种模式可能越来越流行。
不过消费问题还是个大麻烦。刘世锦说解决好了能带来新动力,但怎么解决?现在年轻人消费力弱,房价又高,光靠房企转型够吗?可能得等政策松绑,或者出现新的消费热点。
房企们现在都在试错。有的搞科技赋能,有的专注细分市场,有的直接收缩战线。但不管怎么变,核心还是得让购房者觉得“值”。以前靠炒房赚钱的时代过去了,现在得真刀真枪拼产品和服务。
这场大会其实给行业敲了警钟:再不转型真要被淘汰。但转型路上肯定有坑,比如技术投入太大、客户需求难捉摸。未来十年,能活下来的房企,估计都是那些能平衡好“赚钱”和“口碑”的。
现在回头看,房地产行业就像个中年人,不能再靠体力吃饭了,得靠脑子和经验。至于谁能笑到最后?还得看谁能真正把“好房子”变成老百姓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