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中俄影响这么大?特朗普要动实招:集结全球美军将领,共商大计

发布日期:2025-10-09 11:19    点击次数:89

9月25日,美国阿拉斯加上空短暂出现了极其罕见的场面。俄军两架苏-35战斗机和两架图-95战略轰炸机闯进了美国的防空识别区。美军急调9架战机应对,形成了4对9的空中对峙。结果,俄军完成巡航任务后泰然离开,美军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方走人,场面够尴尬。

就在这个消息传出来的同一天,美国五角大楼突然下达了一道全球性的紧急命令。数百名美军高级将领,必须在一周之内赶到弗吉尼亚州开会。行动范围不只是美国本土,还包括驻亚洲、欧洲和中东的美军指挥官,总人数达到800人,军衔从准将到四星上将几乎全覆盖。这些人平时掌控着世界各地的军事行动,行程安排通常要提前数周甚至数月,如今被“一纸召回”,足见事态的紧迫。

五角大楼拒绝透露会议具体内容,特朗普却一副没事人的样子,说“我觉得这很好……这有什么问题吗?”但看看时间点就明白,这场召集并非毫无背景。它是特朗普把“国防部”改成“战争部”之后,赫格塞思作为新任部长放出的第一把火。

这个改名是在9月初完成的,特朗普直接签署行政命令,绕过国会,把“国防部”的牌子换成了“战争部”。这不是换个名那么简单,而是在向内外释放一个信号:美国不只搞防御,要加强主动进攻的准备。

赫格塞思的履历,更让这场动作充满争议。一个福克斯新闻的前主播,如今坐上了美国最高军事管理机构的头把交椅。特朗普用人显然不再优先考虑专业,而是看是否“听话”。改名行动一开始,他就开始清理内部,几天之内多名四星级将军和情报高层被解雇。

军方内部有人猜测,这次会议可能会宣布大规模军改,甚至调整海外军事部署。但不少人觉得这更像是一次“忠诚盘点”。面对特朗普的不信任,赫格塞思需要现场挑选可以配合的大将,同时替换持不同意见的指挥官。在他们看来,这不只是军事安排,而是一场政治整肃。

这场突发军事命令的背后,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中国的九三阅兵。本月初,中国在北京举行了震撼世界的阅兵式,福建舰高调亮相并完成“三连弹”展示,让五角大楼彻夜加班研究。特朗普在看完之后公开表示“非常精彩”,赫格塞思随即透露“已接到总统命令,准备进行历史性军事改革”。

紧接着,美国在多个方向密集活动。加勒比海、南海、东欧都有派兵动作,委内瑞拉方向的调兵尤其引人注意,甚至有媒体猜测美军可能准备军事干预。在亚太,美国明显在怂恿菲律宾在南海与中国制造摩擦,提高地区紧张感。

特朗普多次强调,“国防听起来太被动,美国要的是进攻”。但法律上,他的做法并不稳妥。早在1949年,美国通过《国家安全法》将“战争部”改为“国防部”,这是国会立法的正式更名。如今特朗普采取的是行政命令,没有国会授权,“战争部”只是一个别名,不能出现在法律文件中。不过赫格塞思已经投入数亿美元准备全面更换门牌、徽章和制服。

更让人议论的是,他的改革计划还包含削减四星上将数量20%,国民警卫队高级军官减少20%。在预算还没有通过的情况下,这样的裁减会直接砍掉美军指挥骨干。有军官不理解,既然是讨论战略,为什么不视频开会,非要让所有人亲自飞回美国?唯一能解释的动机,就是面对面更便于判断谁是“自己人”。

而此刻,美国国内情况并不乐观。新财年的政府预算仍卡在众议院,一旦进入10月没能通过,政府将直接停摆,大量行政机构停工,军费也会陷入短缺。特朗普的民调支持率持续下滑,民众信心下降。大规模调整军官层和对外强硬举动,在这种背景下看,更像是冒险甚至赌博。

如果把目光拉长,这次会议在风险上还有一个隐患。所有高级指挥官集中到美国,与以往美军分布式管理不同,会造成海外军事部署在短时间内出现指挥真空。一旦某个敏感地区突然爆发冲突,美军很可能会反应不及。这种安排在美军历史上从未有过,说明五角大楼确实在内部进行重构。

而这位新“战争部长”,并没有实战背景。一个电视主持人来主导美军军改,很可能在复杂的国际博弈中做出失误。有人甚至怀疑,特朗普是在用这些高调动作转移公众对“爱泼斯坦门”丑闻的关注。毕竟外交、军事、经济都在多线吃紧,这种戏剧化的军事安排容易吸引媒体目光。

无论动机是战略调整还是内外博弈,这一套动作释放出来的信息很清晰。美国的防御型策略正在被推向进攻型布局,南海、台海的紧张程度可能还要往上走。对中国来说,必须提高警惕,维持军备和战略定力,以应对美方可能的主动挑衅。

这场召集令不只是一次会面,而是一次高层权力的重新分配。能否改变美军的实际态势暂且不说,它已经在形式上划出了新的权力线。谁能坐在会议桌上,可能比会议内容本身更重要。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