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个事儿吧,直接上干货——2025年7月,美国众议院先通过了2026财年的国防授权法案,参议院也没拖多久就跟上了。法案里有两条很扎眼的规定,挺像直接画了两道红线。
第一条是底线,不让把驻韩美军人数砍到现在规模以下。数字写得很清楚:
2.85万人。
也就是说,不能用这笔钱把驻韩美军降到低于2.85万人。众议院以前还想降到2.2万,参议院一听就把人抬回去了,态度很坚决。
第二条更敏感,跟战时指挥权有关系。法案明确不准用这笔钱去推进把战时指挥权从韩美联合司令部移交给韩国。还不是光说不说,程序上也卡得细细的:如果国防部想动这事,必须先给国会一份书面确认,证明这事符合美国安全利益,而且已经跟韩国“充分协商”了。交了确认书后,要再等90天才能动用钱。
简单说,就是多了个90天的缓冲期,国会有时间盯着看。
现在参众两院在协商把两个版本统一,按计划最快12月底敲定,接下来就看总统签不签字。
这事儿的政治含义很明显:美国国会掌着钱袋子,国防部90%的开支得靠国会授权,所以把钱卡住就能把政策压住。对特朗普来说,这招基本上是在掐他要动驻军的路。
回头还能看到历史脉络。以前特朗普第一任期时,国会就曾在法案里加过类似条款防止他随便砍驻军。后来拜登把条款拿掉了,现在又加回来了,政治意味挺明显的——跟特朗普的口头威胁有直接关系。2025年5月,特朗普就放话要把部分驻韩美军转到关岛,7月又叫嚣让韩国出100亿美元驻军费,否则就缩减规模。这种姿态,国会看着就不安心。
别忘了经济利益那层:驻韩美军相关的基地建设和后勤合同长期是军工复合体的生意场。像洛克希德・马丁这类大厂都从里面吃饭,韩国还要在2026年买美国的军事装备,合同金额是11.34亿美元。这钱一走,利益链条就动了,谁都不想轻易放手。
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吉姆・英霍夫直接说过驻韩美军对美国在亚太的利益很关键。投票也反映了两党共识:参议院那票数很高,77比20,就算总统想否决,国会要推翻否决也有底气。这事儿不是谁一拍板就能定的。
外溢影响也不少。对朝鲜来说,美军呆着就是威慑;美国还计划在2026年向韩部署“堤丰”陆基中程导弹,覆盖朝鲜全境,算是对朝鲜在2025年10月试射新型洲际导弹的回应。问题是,这种互相升级很可能又把地区拉进军备竞赛。
对韩国更尴尬。尹锡悦政府在2024年10月签了新的防卫费分担协定,2026年韩国得掏11.34亿美元,但民意并不买账。2025年7月的民调显示,有62%的韩国人反对美国插手战权移交。韩国一方面想更独立,另一方面又不敢得罪美国,这处境真是被架在火上烤。
还有个点很微妙:法案里那句“已经与韩国充分协商”听起来正规,但实际上很模糊。2025年10月韩美的安全协商会议连评估战权的标准都没谈拢,现在再加一个书面确认和90天等待,表面上是程序审查,实际上可能变成拦路虎。也容易被敷衍——双方可以说“我们协商过了”,结果其实还没达成共识。
更现实的变数是地区局势:朝鲜要是2026年搞核试验,美国可能以“紧急事态”为由绕开程序;或者中美在台海、南海摩擦升级,美军可能把兵力临时调走,名义上是应对别处威胁,结果还是变相缩减驻韩兵力。
这个法案既是美国国内的政治博弈,也是他们在亚太战略上的一手棋。国会用法律把驻韩美军钉在半岛,一方面防着特朗普随意调整,另一方面也想把美国在东北亚的军事存在稳住。
现在最大的变量还是总统那一签。他可能觉得法案限制了行政权,但法案里可能也塞了他想要的军事援助条款、预算之类的东西。要不要签,挺难说。即便他否决,国会要是两个院都硬了,也有能力推翻否决。
我只觉得,事情还没完,关键是看后续动作:比如“堤丰”导弹到底什么时候部署,美军兵力报表什么时候出,韩国那边的民意和政府态度怎么变。半岛的和平不是靠谁驻多少兵就能保证的,真想长稳,还得靠更复杂的多边努力。
你说呢,等到明年美军的兵力名单出来,才知道这盘棋到底谁赢了。还是等着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