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女士7月在家门口的银行网点把养老保险申领办好了,办事过程中有工作人员一步步教她操作,自助机、窗口交替衔接,整个流程不到半小时就结束,她感叹:不用跑远路,真省心。
这并非个例。2025年7月,平安银行深圳分行新增12家社银作网点,覆盖福田、罗湖、南山、坪山等8个片区,目标很明确:把社保服务延伸到社区最后一公里,让居民就近办、一次办成。
这些网点不是简单摆个窗口,而是把流程、功能都搬进来。每处设有导办区、受理区、自助区,并挂社保标识牌;银行和社保部门联培训,把参保登记、养老申领等70项高频业务嵌入柜面与自助设备的服务链。
更重要的是把场景做成生活的一部分。民康社区的亲邻驿站用集装箱改造,既有空调座椅,也有反诈宣传和社区活动板块,既能让环卫工人休息,也能为老人做金融知识讲座,服务功能和社区需求自然融。
从2024年试点到今年规模化铺开,这套模式还带了不少“花样”:平安消保骑兵行、社区金融涂鸦、银社结对协议等,把防骗、防纠纷的教育嵌入到居民日常,使金融服务不再是冷冰冰的业务窗口。
针对不同群体,网点也有细化: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激活卡服务,为企业主办税政策解读会,为高纠纷领域设立多元调解指引,务求把问题放到最靠近用户的地方解决。
真正的价值是减轻社保经办窗口压力、盘活银行网点能力,实现政府资源与社会服务的互补。居民少跑腿、办事更顺畅,满意度自然上来。
靠谱不只是口号,而是看得见的改变:距离更近、流程更清晰、教育更到位。未来这类社银融点若能继续在智能化、便民化上做细做实,居民的获得感会越来越明显。
#百度带货夏令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