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公园,阳光刚刚洒在草地上,空气里还带着些许湿润的泥土味。我总爱这个时候出门走走,看看老人们打太极的身影,动作缓慢、神情专注,像一幅流动的水墨画。
去年春天,我开始跟着小区里一位姓李的老师学太极拳。那时我刚换了工作,压力大,心情浮躁,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连走路都像是在赶路。李老师看我动作生硬,常常摇头:“你这拳打得像赶集,哪有太极的味道?”
我听了不服气,嘴上应着“是是是”,心里却嘀咕:“动作学会了不就行了吗?非要那么讲究?”
那天练完拳,我照例坐在树下歇息,李老师走过来,坐在我旁边。他端着个保温杯,慢悠悠地喝了一口茶,问我:“你练拳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
我一愣,认真想了想,说:“想动作、想节奏,有时候还想着一会儿要去买菜。”
李老师笑了:“练太极,不是练手练脚,是练心。”
我听了这话,一时没反应过来。他接着说:“你看那边的小王。”他指了指一个练得特别认真的年轻人,“他每天来得比谁都早,动作也不快,但眼神一直跟着手走,整个人像沉在水里一样,沉得住气。”
我顺着他的手指看过去,小王正缓缓地做着“白鹤亮翅”,动作舒展,神情平静,仿佛整个世界都与他无关。
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自己练拳的时候,脑子其实一直没停过。一会儿想着工作的事,一会儿想着家里的琐事,甚至练到一半还会掏出手机看看消息。动作是跟着做了,心却像风筝一样飘着,哪儿能练出太极的味道?
从那天起,我开始试着调整自己。每次练拳前,我会把手机放进口袋最深处,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接下来这半小时,只属于太极。”
一开始很难,思绪像调皮的孩子,总想往外跑。我就会在心里默念口诀:“虚领顶劲,沉肩坠肘……”慢慢,心就静下来了。动作也变得柔和了许多,连李老师都夸我进步了。
有一次练完拳,我问小王:“你练拳的时候,脑子里都在想什么?”
他笑了笑,说:“什么都不想。”
“怎么可能什么都不想?”我不信。
“不是不想,是念头来了,就像风吹过水面一样,不抓住它,它自己就走了。”他顿了顿,补充道,“你越想抓住什么,心就越乱。”
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原来,练太极,不是为了把动作做到多标准,而是为了让心静下来,让思绪沉淀。就像一杯浑浊的水,只有静下来,泥沙才会慢慢沉底,水才会清澈透明。
现在我已经练了快一年了,虽然动作还不够流畅,但我明显感觉到,自己比以前沉稳了许多。遇到事情不再那么急躁,做事也能专注一些。有时走在路上,会不自觉地调整姿势,想象自己在做“云手”或“单鞭”。
练太极,是一种修行。它不在于动作的快慢,而在于心的投入。就像李老师说的:“拳打千遍,不如心到一遍。”
所以,如果你问我:“练太极拳,练时需不需要静心专注?”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需要,而且非常需要。”
因为,只有当你真正静下心来,才能体会到太极那股沉静、柔和却又充满力量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