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就是说,人生巅峰是什么样的?
清朝康熙末年,陕西有个蒙氏家族,那叫一个如日中天。老爷子蒙顺,九十岁高龄,被康熙爷亲自赐名“蒙善宇”,什么意思?善良,安定天下。这可不是空头支票,人家是从一个商人,坐着火箭一样,直接被封为骁骑将军,还挂着一品大商的头衔。
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今天一个顶级企业家,突然被授予了上将军衔。魔幻不魔幻?
他儿子蒙元亨,孙子蒙应瑞,也跟着沾光,个个都是将军、总兵,一家三代,全是国家栋梁。康熙爷龙颜大悦,不仅赏了四个地方的荒地做封地,还在四川阆中,给他们家盖了一座气派无比的“元戎府第”。五开间的大门,皇帝亲笔题的匾额,那叫一个风光无限。
公元1724年,雍正二年春天,这座豪宅,终于敲下了最后一颗钉子,竣工了。
九十岁的蒙善宇,站在自家金碧辉煌的新大门口,看着“元戎第”三个大字,按理说,该是享清福,开派对,接受万人敬仰的时候了。
可接下来发生的一幕,让所有人都惊掉了下巴。
老爷子二话不说,拉着自己八十八岁的老伴王太君,行李都没收拾几件,火急火燎地就离开了这座刚建好的豪宅,头也不回地返回了陕西泾阳的老家。
这就好比,你刚拿到一套北京三环内的顶配豪宅钥匙,还没住热乎呢,扭头就回了河北农村老家,而且走得比谁都急。
为什么?图啥呢?难道是老糊涂了?
不,你永远不能低估一个在宦海和商海里摸爬滚打了一辈子的老狐狸。他不是糊涂,他是看得太清楚了。他这一走,不是告老还乡,而是救了整个家族的命。
要弄明白这事儿,咱们得把时间线往前倒一倒,看看蒙家这“泼天的富贵”到底是怎么来的。
这一切,都绕不开一个名字——年羹尧。
当时的川陕总督,手握重兵,权倾朝野,雍正皇帝面前的第一大红人。蒙家,就是在他主政的西北地区,跟着平定西藏的战事,一步登天的。他们出钱出粮,出谋划策,甚至亲自上阵杀敌,立下了不世之功。
可以说,年羹尧,就是蒙家的“贵人”,是他们最大的靠山。
但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
咱们看看时间点:
1722年,康熙驾崩,雍正即位。新老板上任了。
1723年,年羹尧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功高盖世,但也开始飘了。
1724年春天,蒙善宇跑路的时候。
这个时间点,太微妙了。表面上看,年羹尧还是皇帝最信任的大将军,风光无限。但实际上,夺嫡上位的雍正皇帝,疑心极重,早就对这个功高震主、行事张扬的“年大将军”起了杀心。
政治的棋盘上,杀机往往隐藏在最平静的时刻。
九十岁的蒙善宇,嗅到了空气中那丝若有若无的血腥味。他知道,年羹尧这棵大树,看着枝繁叶茂,其实根已经被皇帝的斧子给盯上了。
树倒了,猢狲还能有好下场吗?
在所有人,甚至可能包括年羹尧自己都还沉浸在权力的巅峰时,这位老将军做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决定:切割,立刻,马上!
他这一走,简直是一套教科书级别的政治操作。
首先,这是向新皇帝表忠心。我蒙家离开四川这个是非之地,回到陕西老家,说明我们不是年羹堯的人,我们是皇上你的人。我们对在四川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没半点兴趣。
其次,这是最聪明的自保。留在阆中,住在皇帝赏赐的豪宅里,享受着和年羹尧绑定的荣华富贵?那等于是在脖子上挂了个牌子,上书“年羹尧同党”。一旦清算开始,第一个倒霉的就是你。提前跑路,就是跳出漩涡,隔岸观火。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为了保护家族的未来。他和儿子蒙元亨的将军头衔,更多是荣誉性质的。但孙子蒙应瑞,才三十出头,是正儿八经的总兵,前途无量。老爷子必须用自己的“隐退”,来给孙子的前途扫清障碍,保住蒙家的火种。
你可能会说,这都是猜测吧?别急,后面的事实验证了一切。
蒙善宇前脚刚走,后脚,政治风暴就来了。
一年后,也就是雍正三年,年羹尧倒台。雍正皇帝给他罗列了洋洋洒洒92条大罪,比如“令总督巡抚跪迎”、“用皇帝规制出行”等等,桩桩件件都要命。最终,曾经不可一世的年大将军被赐自尽,党羽被清洗得一干二净。
就在年羹尧被赐死的第七天,一道圣旨飞到了阆中。
蒙善宇的孙子,蒙应瑞,被实授为川北镇署副将。
看明白了吗?这边刚把年羹尧砍了,那边立刻就提拔了蒙应瑞。这时间点卡的,简直是贴着脸告诉你:你爷爷那步棋,走对了!皇帝我看在眼里,心里有数。
这背后,甚至可能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有学者推测,蒙善宇告老还乡,极有可能是雍正帝亲自授意的。雍正皇帝以多疑和善用特务著称,他一手建立的“密折制度”,就是让亲信官员直接向他秘密汇报,绕过所有中间环节,堪称清朝版的“中情局”。蒙善宇这样一位功勋卓著、人脉广博、又看似要“退休”的老臣,正是执行秘密任务,在西北暗中监视年羹尧一举一动的最佳人选。他回乡,既是避祸,也可能是领了新的、更凶险的任务。
风暴过后,四川的权力真空很快被填补。雍正派出了另一位名将——岳飞的后代岳钟琪,来接管川陕地区。这又是一次大洗牌。如果蒙家当时没走,在新旧势力交替的混乱中,会是什么下场,谁也说不准。
所以你看,蒙善宇那看似冲动、不合常理的“跑路”,每一步都踩在了历史的节点上,每一步都算计得精准无比。他放弃了一座豪宅,却为子孙后代赢得了几百年的安稳。
这位从商人逆袭成将军的老人,用他一生的智慧,上演了一出真正的“激流勇退”。他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时候,人生最大的智慧,不是如何攀上巅峰,而是在巅峰时,懂得如何安全地走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