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吃透一家上市科技公司:通富微电,今日大跌,上车机会来了吗?

发布日期:2025-10-24 02:33    点击次数:182

通富微电,今日大跌,是受闻泰科技事件的影响吗?回调后,上车机会来了吗?

本文篇幅较长,欢迎关注、点赞、收藏、评论、推荐,有时间慢慢读。有感兴趣的上市科技公司,欢迎评论区留言,后续会逐步安排,不能保证绝对准确,但会尽可能把信息全面呈现出来,谢谢支持。

一、历史刻印

1994 年:通富微电前身南通华达微电子有限公司成立,由石明达带领团队在南通崇川路简陋厂房起步,聚焦集成电路封装测试。

1997 年:与日本富士通合资成立南通富士通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中方控股,引入国际主流封装技术与管理体系,产品质量显著提升并进入国际市场。

2007 年:于深交所 A 股主板上市(股票代码:002156),成为国内封测行业 “第一股”,募资用于高密度、功率、微型 IC 封测技术改造。

2009 年:承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02 专项”,聚焦 WLCSP(晶圆级芯片尺寸封装)、BGA(球栅阵列封装)等先进封装技术研发,开启从传统封装向先进封装转型。

2014-2015 年:新建南通苏通工厂,专注高端 SiP/Fan-Out 封装技术;收购合肥通富微电,布局华东生产基地,贴近长鑫存储等客户。

2016 年:斥资 3.71 亿美元收购 AMD 苏州、槟城封测厂各 85% 股权,获得全球领先的倒装 FC(Flip-Chip)全流程封装技术,成为 AMD 最大封测供应商(承接其超 80% 订单),并更名为 “通富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全球市场排名从第 16 位跃升至前十。

2018 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大基金)受让富士通股权,以 21.72% 持股成为第二大股东,战略地位进一步巩固;收购马来西亚槟城 FABTRONIC 公司,扩大东南亚产能。

2020 年:实现 5nm Chiplet 技术批量生产,2.5D 封装技术突破,单个封装面积达 110×110mm²,可集成 1850 亿晶体管的 GPU,技术实力跻身国际第一梯队。

2021-2022 年:新增南通通富通科基地,聚焦存储芯片封装,Memory 二期项目投产后月产能达 15 万片晶圆;通富超威槟城新厂房竣工,强化海外产能布局。

2024 年:2.5D/3D 封装技术量产 120mm×120mm 封板,良率达 98%,切入 HBM3 供应链;车载产品营收同比激增超 200%,覆盖功率器件、MCU 及智能座舱芯片。

2025 年:

3nm 工艺验证启动,光电合封(CPO)通过初步可靠性测试,与英伟达合作的 800G CPO 模块完成验证,预计 2026 年量产。

计划投资 60 亿元,其中 25 亿元用于南通、合肥高性能计算与汽车电子工厂,35 亿元用于苏州、槟城产线升级。

以 13.78 亿元收购京隆科技 26% 股权,强化高端测试能力;大基金减持至 6.27%,但仍为第二大股东。

二、主营业务

通富微电2024 年实现营收238.82 亿元,同比增长 7.24%,创历史新高;归母净利润 6.78 亿元,同比增长 299.90%。

通富微电的核心业务为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占总营收的 95.97%;辅助业务(模具及材料销售等)占比 4.03%。封装测试业务进一步细分为以下领域:

按技术路线划分

先进封装技术(如 Chiplet、2.5D/3D、FCBGA 等)占封装测试业务收入的超 40%;传统封装技术(如 QFN、BGA 等)占比约 60%。

按客户区域划分

境外收入占总营收的 66.01%;境内收入占比 33.99%。

三、财务数据

回看通富微电近四年的财务数据,营收稳步增长,利润深V曲线,一是行业周期影响,二是封测市场也很卷。2025年上半年,受益于整个行业复苏,通富微电营收130.38亿元,同比增长17.67%,归母净利润4.12亿元,同比增长27.72%。

四、市场规模

通富微电的核心业务为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分别看看国内和全球。

2024 年全球半导体封装测试市场规模达820 亿美元,同比增长 7.8%。通富微电以238.82 亿元人民币(约 33 亿美元)的营收位列全球第四大封测厂商,市场份额约4.0%。

其中,先进封装细分市场先进封装(如 Chiplet、2.5D/3D、FCBGA)成为增长核心,2024 年全球市场规模达519 亿美元,同比增长 10.9%,预计 2028 年将增至 786 亿美元。

2024 年中国大陆集成电路封测产业销售收入达3146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7.14%,预计 2025 年将增至 3303.3 亿元。通富微电在国内市场排名第二。

市场很大,过得却有点难,是市场不行?还是通富微电不行?

五、友商都有谁?

全球看:日月光控股(ASE)、安靠科技(Amkor)、长电科技(JCET)、力成科技(PTI)。

国内看:长电科技(JCET)、华天科技(HUATIAN)、甬矽电子(688362)、晶方科技(603005)。

六、竞争优势与不足之处

好的方面

技术壁垒稳固,引领先进封装:通富微电在超大尺寸FCBGA和2.5D/3D封装领域技术领先。其封装技术能支持120mm×120mm的芯片,并为AMD的AI GPU(如MI300X)提供HBM3封装,良率高达98%。在面向未来的Chiplet(芯粒)和CPO(光电共封装) 技术上,公司也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产品已通过初步可靠性测试,为下一代产品量产做准备。

深度绑定大客户,共享增长红利:公司与AMD形成了 "合资+合作" 的深度绑定模式,AMD贡献了公司超50%的营收。2024年AMD收入创纪录达到258亿美元,其数据中心、客户端及游戏业务在2025年第二季度表现突出,为公司营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多元业务与新兴领域增长强劲:在车载电子领域,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同比增长超200%,已成为车载本土化封测的主力。存储(Memory)业务营收增速也超过40%。同时,公司在消费电子多个热点领域,如中高端手机SoC、射频产品等,也取得了46%和70%的高增长,展现了多元化的增长动能。

产能全球布局,政策东风助力:公司在南通、苏州、合肥及马来西亚槟城等地拥有生产基地,建立了更具韧性与灵活性的国际化运营体系。此外,公司还入选了工信部《先进封装产业三年行动计划》首批示范名单,可享受相关政策支持,如设备补贴,有助于降低扩产成本。

不足之处

客户集中度偏高:公司超50%的营收来自于第一大客户AMD。这种深度绑定虽带来了稳定的订单,但也意味着如果AMD自身产品周期波动或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公司的业绩将受到直接冲击。

盈利能力有待提升:尽管公司营收规模庞大,但2024年其净利率仅为2.84%,显著低于国内主要竞争对手长电科技的5.1%。这主要由于在先进封装领域的重资产投入导致折旧摊销较高,2024年折旧摊销约占营收的9%。

财务结构压力显现: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有息负债为172.18亿元,同比增长19.01%。同时,应收账款高达57.42亿元,同比增长25.88%,增速高于营收增速,需关注其回款周期和质量。为支撑产能扩张,公司2025年计划资本开支达60亿元,这将继续带来一定的现金流压力。

七、发展趋势

通富微电体量不小了,但是能否再进一步,取决于能否在享受AMD增长红利的同时,成功提升其他高价值客户贡献,并进一步加强成本管控。

目前看,挺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