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里弥漫着一股焦灼的味道,从中西部的玉米地一直飘到华盛顿的椭圆形办公室。几个月了,农场主们眼巴巴盼着的中国订单,最终化成了一堆无人问津的仓储数据。价格一路探底的大豆和玉米,像一块块石头压在特朗普最铁杆票仓的心上。
这位总统先生,似乎总对自己“交易的艺术”有着谜之自信。他以为只要把门一关,掐断供应,一份雪片般的大订单就会乖乖飞来。可他等来的,却是一记结结实实的耳光。白宫大概谁也没想到,这次的反击会来得这么快,这么狠,而且拳拳到肉,打得人有点懵。
一招锁喉看家本领
美国商务部那份针对15家中国企业的制裁名单,墨迹还没干透。不到24小时,北京就扔出了一颗重磅炸弹。中国商务部第62号公告,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切向了稀土技术的出口管制。这一下,算是直接掐住了美国高科技产业和军工复合体的命门。
新规的玩法,跟以前完全不是一个量级。只要你的产品里,中国重稀土磁体的含量超过了0.1%,或者你的生产线用了中国的相关技术,不好意思,都得先拿到出口许可证。这简直就是中国的“长臂管辖”,过去美国人总爱拿美元结算说事,现在咱们也让他们尝尝,什么叫技术规矩。
审批更是严到“逐案审批”,这基本就把那些想绕道第三国搞小动作的路给堵死了。五角大楼的供应商们估计头都大了。雷神公司甚至公开哀嚎,说要是新规严格执行,他们的“爱国者”导弹生产线恐怕都得停工。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谁还没张王牌呢
几个月前,当中国第一次暗示要动“稀土”这张牌时,西方世界还有些不以为然。他们一边盘算着自己重建供应链,一边觉得中国不敢玩真的。可工业体系这东西,哪是说建就能建起来的?
《金融时报》的数据早就摆在那儿:全球93%的稀土磁铁都产自中国。现在,他们终于回过味来,这次是来真的了。特朗普和国会山那帮政客气得跳脚,嘴里喊着这是“经济核弹”,叫嚣着必须立刻反击。
港口风云奉陪到底
然而,不等白宫的反击方案在会议室里吵出个结果,中国的第二记重拳已经挥了过来。10月10日,一则关于对美国船舶征收港务费的通知悄然发布。从14号开始,分阶段实施,最高标准能达到每净吨1120块人民币。
这同样是一次教科书级的对等反制。就在不久前,特朗普政府才以“不公平竞争”为由,宣布对中国船只征收每净吨最高140美元的“港口服务费”。特朗普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他觉得只要把中国船的成本抬上去,全球的货运订单就能流向美国,振兴他那日渐凋敝的航运业。
但这纯属痴人说梦。如今美国的造船业在全球的份额连1%都不到,去年一年才造了5艘大型商船。反观中国,去年全球下水的新船里,超过一半都印着“中国制造”。就这点产能,就算订单真砸到美国头上,他们拿什么去交货?
更要命的是,特朗普想要的根本不可能发生。全球那几大航运巨头,谁家的船队里没一大半是中国造的?对中国船收费,最后成本只会原封不动地转嫁给美国的进口商和消费者。玩得再大点,整个美国的供应链都可能因此陷入混乱。
黔驴技穷还是无能狂怒
两轮交手,连连吃瘪,这下特朗普是真的坐不住了。他立刻掏出手机,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篇长文,痛斥中国“充满敌意”,言辞激烈,字里行间透着一股压抑不住的火气。文章的最后,他几乎是气急败坏地甩出了自己最后的威胁。
还是那几句老话:要么就别从中国买东西了,要么就从11月1号开始,所有中国商品,关税加征到100%。这些话,从2018年贸易战开打,全世界的耳朵都快听出茧子了。大家甚至都能猜到后面的剧本:中方再度反制,美国感到切肤之痛,然后找个台阶下,暂停关税,重回谈判桌。
这种重复的戏码,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更何况,这套恐吓对今天的中国,已经没那么管用了。这几年的全球化布局,我们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性大大降低。反倒是美国,特朗普天天喊“脱钩”,可今年上半年真脱了一阵子,最先扛不住的恰恰是他们自己。
结语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特朗普这次的叫嚣,更多是一种政治姿态。一方面是应对中国稀土新规必须表现出的强硬,另一方面,也是因为APEC峰会快到了,他总得给自己凭空造点谈判的筹码出来。
但时代终究是不同了。如今的牌桌上,是美国更需要我们,而不是我们离不开美国。中国的反击,早已不是过去那种被动的防御,而是有计划、有节奏的战略出击。从稀土技术的精准卡位,到港口费用的对等博弈,我们选择的,都是能让对手的供应链和经济运行感受到真实痛感的领域。
如果特朗普还打算沿着对抗的老路一条道走到黑,那他接下来要面对的,只会是比现在更棘手的局面。既然手里的牌已经不多了,或许是时候认真听听中方的建议,拿出点诚意,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好好谈谈。否则,当他猛然发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秩序时,恐怕就悔之晚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