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中人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特指在2014年10月我国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前参加工作,却在改革之后才退休的人员。他们区别于改革前退休的“老人”和改革后参加工作的“新人”,其养老金计算方式最为特殊。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始于2014年10月,改革前退休的人员称为“老人”,改革后参加工作的人员称为“新人”,而在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则被称为“中人”。为确保改革平稳过渡,设立了十年过渡期(2014年10月至2024年9月),对此期间退休的“中人”采用了独特的“保低限高”原则进行养老金核算。
补发差额的核心是比较新老两种养老金计算办法的结果:
老办法计算基础:主要依据改革前的基本工资和工龄确定待遇标准。新办法计算体系:包含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和职业年金四个部分。
差额的产生与补发:
过渡期内退休:当新办法计算结果高于老办法时,高出部分不是一次性全额发放,而是根据退休年份,按逐年递增(每年增加10%)的比例进行发放。例如,2023年退休则补发高出部分的90%,2024年1月至9月退休则补发100%。补发金额计算:通常的补发总额计算公式为 (新办法待遇 - 老办法待遇) × 补发比例 × 应补发的月数。
自2024年10月起,随着过渡期的结束,养老金核算规则发生根本性调整:
新退休的人员将完全按照新办法核定养老金,不再与老办法对比,也不再涉及新旧办法的差额补发。对于在过渡期内已退休的“中人”,其根据政策应享受的差额补发,各地仍在陆续推进中。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退休人员都会收到补发。此次补发主要面向在十年过渡期内退休,且此前一直领取预发养老金的“中人”群体。由于各地启动新办法核算的时间与进度存在差异,补发的到账时间也会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