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征联遇冷,懂行者寥寥,谁与共酌平仄?

发布日期:2025-11-22 16:42    点击次数:63

观音山征联十年悬赏,为何至今无人能破局?

七十万奖金挂了整整十年,愣是没人能拿走。广东观音山那句“观音山上观山水”,都快成对联界的“哥德巴赫猜想”了。你说中国人里没才子?每年几万条投稿砸过来,邮箱都快撑爆了。可十年啊,连个能让所有评委齐齐点头的句子都蹦不出来。

刚开始那阵,文化圈可热闹了。老学究们推着眼镜说这是复兴传统的盛事,文艺青年们摩拳擦掌要一战成名。结果年复一年,投稿堆成山,佳句沉了海。有人吐槽评委们死守平仄格律不懂变通,也有人骂参赛者全是半桶水瞎凑热闹——最绝的是有个老哥对了个“麻将桌前麻钱糊”,直接把组委会气笑了。

要我说,这哪是征联,分明是照妖镜。照出了所谓“文化复兴”底下,传统和现代拧巴的真相。现在年轻人玩的是段子、热梗、三秒短视频,谁还有耐心对着七个字琢磨平仄对仗、典故意境?不是没人才,是人才都跑去写脱口秀稿和短视频脚本了。剩下那些死磕对联的,多半是抱着《声律启蒙》不撒手的老派,写出来的句子工整得像印刷体,就是缺了口活气儿。

但你说全是年轻人的问题?我看那帮评委也得背锅。死守着“一字不差”的金科玉律,见到稍微跳出框框的创作就亮红牌。有个参赛者跟我吐槽,他写了句“数字海中数浪潮”,既扣了时代主题又暗合山水意境,结果被批“物象不协”。老人家们是不是忘了,王羲之写《兰亭集序》时要是这么较真,天下第一行书早就胎死腹中了。

最魔幻的是这场持续十年的行为艺术,反而成了景区最成功的营销。每年征联启事一发,热搜跟着就上来了。游客们抱着“说不定我能蒙对”的心态往观音山跑,香火钱赚得比奖金多多了。这波操作,属实被他们玩明白了。

其实对联这玩意儿,早该换个活法了。你看故宫文创把雍正变成表情包,敦煌把飞天动画化,哪个不是让老传统焕发新生机?要是征联能开个“脑洞专区”,允许用网络热词、科技梗来对,信不信分分钟冒出几百个爆款?总比现在这样,守着故纸堆等一个永远不来的“完美答案”强。

所以别再说中国人对不出下联。是有些人,既想要传统文化的格调,又放不下权威评判的架子。等到哪天他们肯从评委席上走下来,听听街头巷尾的真实声音,或许就会发现——那句等了十年的下联,早就藏在亿万网民的智慧里了。

#十一月创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