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昌北机场高铁站的地下叙事:首个亮相部分揭示的设计与功能逻辑

发布日期:2025-11-23 13:12    点击次数:180

昌九高铁昌北机场站,作为江西省内第一个全地下结构的高铁站,最近其部分站厅与站台的亮相,让外界得以初窥这个复杂工程的内部形态。现场照片显示,已经完工的部分灯光明亮,各类指示标牌也已安装妥当,一切看起来井然有序。

这个项目从立项之初就不仅仅是修建一个简单的车站,它被直接置于南昌昌北国际机场的GTC,也就是综合交通中心下方。这种布局本身就决定了其工程的复杂性与未来的核心地位。据中铁十二局该项目总工梁伟透露,车站主体结构已经完成,目前的工作重心已经全面转向内部装修与机电安装。从进度来看,机电部分完成了九成,装饰装修也已过半,整个工程预计在明年三月份可以基本完工。

一个普遍的担忧是,地下建筑容易给人带来压抑感。设计团队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提出的“鹤舞苍穹”总体设计理念,听起来有些宏大,要在一个深埋地下的空间里实现“飞鹤在天”的开阔意象,这本身就是一个挑战。实际的解决方案则非常务实。墙面采用了通高的复合铝板,高度达到五米五,这种设计最大的好处是减少了拼接缝,从而在视觉上形成一个连贯而完整的墙体,避免了零碎切割带来的空间局促感。另一个关键动作,是利用BIM技术反复优化了内部管线的布局。据洪观新闻的报道描述,这项技术应用最终为车站争取到了一米左右的吊顶高度提升。对于一个地下空间而言,这一米的高度对于改善旅客的整体空间感受,其价值远超数字本身。

功能性与安全性,是地下车站绕不开的课题。站台上安装的屏蔽门就是一个直接回应。列车高速驶入封闭的地下隧道时会产生强烈的活塞风,这股风压对站台候车人员和设施安全都是一种潜在威胁。屏蔽门的设置,本质上是一种安全工程的必然选择。有意思的是,在这些出于安全考量的屏蔽门上方,还通过铝板转印技术布置了五幅融合了南昌本地文化元素的画作,比如滕王阁、鄱阳湖等。这算是在满足了刚性的功能需求之后,一点柔性的人文关怀。这种处理方式,比单纯的标语或广告,要显得更有诚意。

这个车站最大的看点,其实在于它如何将不同的交通方式“粘合”在一起。出站厅和候车厅被设计在同一楼层,也就是负一层,中间由一个换乘大厅连接。这个换乘厅是整个枢纽的核心,内部不仅有地铁入口,还能直接通往机场航站楼。说到底,昌北机场站并非一个独立的高铁站,它与同处地下的地铁站并行,上方顶着机场的GTC,GTC再连接T2和未来的T3航站楼。这么一来,一个集成了航空、高铁、地铁的立体交通枢纽就形成了闭环。理论上,旅客可以在这里实现“一站式”的零换乘体验。

当然,目前候车厅与核心的换乘厅仍在建设中。从现场透露出的信息和整体工期计划看,距离真正投入使用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根据现行计划,昌北机场站要到2027年3月才会随着昌九高铁全线同步开通。一个工程从蓝图到现实,总需要时间打磨。这个地下枢纽最终能否如设计那般,为旅客带来真正无缝、高效的换乘体验,其运营效率和服务细节将是最终的考验。工程的建成只是第一步,后续的运营管理才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