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兰攥着衣角站在院子里,脸蛋红得像熟透的苹果。
"海军哥哥,俺知道是你...可俺一直不知道你叫啥。"小姑娘的声音细得像蚊子哼,眼睛却亮晶晶地盯着面前这个穿军装的男人。
马梁手里拎着鼓鼓囊囊的书包,崭新的行李箱,还有两桶油、一袋米,兜里还揣着资助金。这个东海舰队某部的四级军士长,入伍十四年的老兵,这会儿笑得像个邻家大哥。"丫头,考得咋样?"他故意把声音放得轻轻的,生怕吓着这个腼腆的小姑娘。
这事儿还得从去年夏天说起。小兰家里突遭变故,爹妈都没了,只能投奔果园村的舅舅家。可舅舅家也不宽裕,舅妈和俩孩子都有智力障碍,全家的担子都压在舅舅一人肩上。村支书赵国胜提起这事儿就叹气:"这闺女命苦啊!"村里给舅舅安排了份活儿,离家近、工资不低,可小兰的户口还没转过来,帮扶政策一时半会儿落不到她头上。
去年年底,马梁探亲回家。饭桌上,朋友随口提了句:"果园村有个小闺女,没爹没妈,学习还挺争气..."这话像根针似的扎在马梁心上。第二天他就找上了村支书和驻村民警杨峰。"钱我出,名别留。"马梁就撂下这一句话。为啥要匿名?这个老兵咧嘴一笑:"当兵的帮人,图啥名声?"
要说马梁干这事儿可不是头一回了。去年九月,他在沙堰镇岳母家吃饭,突然听见外头"扑通"一声响。马梁撂下筷子就往外跑,看见河里扑腾着一对父子。岸边的人慌得直跺脚:"谁会水?快救人啊!"马梁连外套都没脱,一个猛子就扎下去了。等把人拖上岸,孩子爹哆嗦着问:"恩人叫啥?俺得记一辈子!"马梁摆摆手,拧着湿透的裤腿就走了。后来有人问他当时咋想的,这个老兵挠挠头:"换哪个当兵的,不都得往下跳?"
这会儿在果园村的院子里,小兰把成绩单递给马梁,上面明晃晃写着:全班第一,年级第二。"中!真中!"马梁笑得眼角的褶子都挤出来了,"往后有啥难处,直接给哥说!"小兰突然抬起头:"哥,你为啥总帮人还不留名?"马梁顿了顿,指指军装上的肩章:"看见没?这星星杠杠不是白扛的。"
要说这马梁在部队可是个狠角色。东海舰队的老兵都知道,这个河南汉子训练起来不要命,带起兵来有一套。可谁能想到,这个在训练场上吼起来能震碎玻璃的硬汉,私下里竟是个心细如发的人。每次发工资,他第一件事就是给小兰汇钱;每次出海执行任务前,总要托战友帮忙打听小兰的学习情况。
村里人都说,小兰这丫头自从有了"海军哥哥",整个人都变了。以前总低着头不说话,现在见了人会主动打招呼;以前写作业马马虎虎,现在非得把每个字都写得工工整整。有次老师问她为啥这么用功,小姑娘眨巴着眼睛说:"俺得对得起海军哥哥给俺买的书包。"
马梁这次回来,特意去学校见了小兰的班主任。老师拉着他的手说:"这孩子特别懂事,知道你们部队不容易,从来不主动要东西。"马梁听了心里一热,转头就给小兰买了套新校服。"丫头,穿着精神!"他帮小兰整理着衣领,动作轻得像是怕碰碎了什么宝贝。
要说这军民鱼水情,在果园村可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村里人见着穿军装的都格外亲,谁家做了好吃的总要往驻村民警那儿送点。马梁这事儿传开后,村里几个退伍老兵坐不住了,自发组织起来轮流接送小兰上下学。有人开玩笑说:"咱这也算是'编外海军'了!"
小兰现在最盼着两件事:一件是期末考试再考个好成绩,另一件就是海军哥哥下次回来能多待几天。她偷偷在日记本里写着:"长大了俺也要当兵,像海军哥哥那样帮助别人。"这话要是让马梁知道了,准保又要笑得见牙不见眼。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最得意的不是立过多少功受过多少奖,而是能在一个小姑娘心里种下颗善意的种子。
本文创作的最初想法就是为了传播正能量,没有要去侵犯别人权益的那种想法哦。要是真有侵权的情况呢,就赶紧联系我们,我们会很主动地去配合处理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