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特朗普与普京的阿拉斯加峰会,曾被西方寄望终结乌克兰战争,但真相令人脊背发凉:普京的野心远超停火协议。 俄媒首席宣传员索洛维约夫直言:“别自欺欺人,战争会持续很久。 ”四年前拜登与普京的日内瓦会谈埋下伏笔,当时普京已通过边境屯兵施压美国,却隐藏了终极目标——瓦解乌克兰主权。 如今战火未熄,美国前高官埃里克·格林揭露:“普京要控制乌克兰的行动自由,支配这个国家。 ”停火? 那只是俄军休整的缓兵之计。 普京口中的“根除危机根源”,实则是要抹去乌克兰独立存在的权利。
普京的四大目标早已不是秘密。2025年5月,他通过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公开定调:消除北约东扩威胁、建立持久和平框架、保障俄罗斯安全、维护乌东俄语族群权益。 这些看似中立的措辞,核心仍是吞并乌克兰的主权。四年前俄军从乌边境假意撤军,实为试探西方底线;数月后普京便发表长文,宣称乌克兰“无法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俄罗斯。
乌东四州——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赫尔松——已被俄宪法纳入版图,但普京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俄军持续向敖德萨推进,目标切断乌克兰出海口,将其逼成内陆国。 前顾问苏尔科夫的“分裂乌克兰”计划被反复提及:将乌拆解为“天然碎片”,纳入俄罗斯势力范围。 哈尔科夫前线士兵的无线电录音曾泄露指令:“占领不是终点,重组才是开始。 ”
西方对俄罗斯的误判堪称灾难。2022年开战时,欧美以为制裁会让俄经济崩溃,但俄罗斯借助能源贸易和中国市场缓冲,GDP仅萎缩2.1%。 军力上,美国情报机构低估了俄导弹库存,以为其产能不足,结果俄方联合伊朗迅速补足缺口,无人机月产量翻三倍。 经济学家沃尔夫尖锐指出:“西方同时低估了俄作战能力,高估了制裁威力,如今失败却拒绝承认。
西方内部分裂。特朗普虽批准防御性武器援乌,却私下施压泽连斯基“割地换和平”;欧盟中匈牙利直接冻结援乌资金,法国德国呼吁加大援助却难掩分歧。 英国国防部报告坦承:“若美国撤援,欧洲无力填补缺口。 ”俄媒对此煽风点火:“北约的裂痕比战壕更宽。
战场上的乌克兰陷入恶性循环。兵源短缺导致征兵年龄降至16岁,而俄军凭借五倍人口优势轮番进攻。 西方援助的“爱国者”导弹到货不足三成,乌军炮兵每日炮弹消耗量仅为俄军五分之一。 俄军电子战系统瘫痪乌方通讯时,士兵用民用对讲机呼叫支援的影像在社交平台疯传。
粮食危机成为普京的隐形武器。俄乌占全球小麦出口30%,战火导致黑海运粮通道中断,中东面粉价格飙涨200%。 埃及面包店排起千米长队,也门儿童营养中心因断粮关闭——这些画面被俄媒配上字幕:“西方援助的代价。
经济绞杀同步进行。俄军导弹精准摧毁第聂伯河水坝,淹没了乌最后的水稻产区;哈尔科夫拖拉机厂被炸,让春耕变成废墟中的徒劳。世界银行数据:乌克兰工业产能萎缩67%,GDP缩水35%,外债占GDP比重突破90%。
外交战场上,俄美2小时28分钟通话记录显示,特朗普提议“承认克里米亚换停火”,普京却要求“乌克兰全境非军事化”。 俄外长拉夫罗夫在伊斯坦布尔会谈中冷笑:“基辅政权没有谈判资格。 ”与此同时,波兰政客开始讨论“西乌克兰历史归属”,暗示可能索要利沃夫地区——这恰应了历史学者警告的“17世纪瓜分模式重演”。
泽连斯基的处境日益艰难。 2024年11月访问华盛顿时,他因白宫拒绝提供ATACMS导弹,在镜头前扯下领带摔桌。 回国后其支持率首次跌破40%,街头涂鸦写着:“武器在哪? 希望在哪? ”。
顿巴斯战壕里的士兵用冻僵的手写信给家人:“他们告诉我们是在保卫欧洲,但欧洲的承诺像雪一样化了。 ”俄军每周推进500米的“蚂蚁啃骨”战术,正把乌克兰的血肉变成普京谈判桌上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