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便利店里,那个用不太流利的日语说着“欢迎光临”的年轻人,他的面孔,如今在日本的大小城镇乡村,已经不算稀奇了。
从餐馆后厨,到工厂流水线,再到建筑工地、农田渔场,这些异国面孔正在成为日本日常运转不可或见的一部分。
过去那种说日本是现代“锁国”,不待见外来人的老印象,该改改了。
九月份,《日经商业日报》做过一个调查,问了一圈企业老板。
回答几乎都一样:供应链要是没了这些外来劳工,就得立马散架。
这话说得一点不夸张,因为经济的现实需求,比任何口号都来得更硬气。
七年前,当时还在台上的安倍晋三,一个跟自由派压根不沾边的首相,就已经看明白了,日本缺人,得打开门缝,放低技能的劳工进来。
可为什么这么缺人?
答案藏在产房里。
2024年,由日本父母生下的婴儿,只有68.6万,比前一年又少了4.1万人。
同一个年份,还有另一组数字。超过22000个新生儿,他们的母亲,没有一个是日本国籍。
这些婴儿的啼哭声,来自巴西、菲律宾、越南妈妈的产床边,数量比上一年多了快3000个,跟十年前比,更是直接翻了半番。
这组鲜明的数字对比,把日本政府在鼓励本国人生孩子这件事上的无力,摆得明明白白。
现在,生活在日本的外国人,总数快要摸到400万的门槛,占到了总人口的3.2%。
这个比例,放在十年前,是日本人想都不敢想的。
而且这个势头只会越来越快。有人预测,往后15年,外国人口的比例可能会直接冲破10%,这个速度,比之前最乐观的估计还快了整整30年。
人来了,经济的窟窿暂时补上了,但新的麻烦也跟着来了。
最近的选举里,一个叫“第三党”的右翼小党派,突然冒了头。
他们打的旗号很直接,就叫“日本优先”,结果在参议院的席位一下子多了不少。
这个党现在在248个席位的参议院里占了15席,在权力更大的众议院也有3个位子。
虽然有分析觉得,这可能就是一阵风,老百姓对现状不满,拿他们撒撒气,最后还是会回头投给那些老牌大党。
这个党的头头叫神谷壮平,就算现在马上大选,他们想再续今年的势头,也得等到2028年。
可他们确确实实办成了一件事:把移民问题,硬生生推到了全国人面前,而且还主导了说话的调子。
风向一变,所有主流政党,连中间偏左的都算上,都开始对外来劳工问题表示“担忧”。
执政的自民党更是拍着胸脯保证,要把非法移民清零,还要让合法的外籍劳工更好地“融入社会”。
在自民党内部选新老大的时候,最后赢了的高市早苗,她的竞选就是从骂“行为不端”的外国游客开始的。
她有板有眼地说,自己在老家奈良,亲眼看到游客袭击神鹿。这话后来被证明,根本没影儿。
其他的政客也跟着煽风点火,车轱辘话来回说,什么“外国人抢了日本人的饭碗”,什么“移民更容易犯罪”。
这两件事,一样拿不出任何数据来撑腰。
这种讨论,说着说着就变了味,成了赤裸裸的排外。
在东京旁边的川口市,一些库尔德人就成了靶子,各种仇恨言论和假消息劈头盖脸地砸过来。
还有四个地方城市,政府不得不亲自出来辟谣,说一项早就取消了的跟非洲国家的合作计划,根本不会导致从莫桑比克、尼日利亚、加纳和坦桑尼亚的劳工潮水般涌入。
在北海道的一个滑雪度假村,当地人正在抗议一个建设计划。
这个计划是给1000多名季节性工人盖宿舍,而这些人里,绝大多数都是外国人。
一边是经济上离不开人,另一边是政治上越来越不待见人。
日本的政治精英们,好像在这对矛盾里,故意扭过头,假装看不见。
可现实不会等他们做出选择。
产房里那些新生的啼哭,早晚会汇入日本社会的日常声音里。
这个国家身体里的每一次新陈代谢,都在悄悄地改变着它的颜色和温度。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