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朗风清,志骋寰瀛。2025年7月28日至8月1日,郑州外国语学校模拟联合国社团成员马天啸、侯家悦、张傲竹、郭瑷铢4人在社团指导老师王静斐的带领下,赴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参加第九届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在第九届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期间,代表们认真聆听了中央外办原副主任、中国前驻英国大使刘晓明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主题的专题报告,励志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发出中国声音,凝聚中国力量;参加了特色实践研学,走进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近距离感受了中国奶业的强大实力水平,拓宽了格局视野;还观看了“草原青春专场音乐会”,在内蒙古特色演出中感受艺术的灵动,深化文化的共鸣,增强文化自信。
在为期5天的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中,郑外代表分别出席UNGA1、UNESCO、联合国人居署、联合国大会第一委员会等委员会,在会场上坚守立场、积极磋商沟通、撰写相关文件、推动合作共赢,在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生面前展现了郑外学子的优秀风采。本次会议中,侯家悦同学作为UNGA1会场Argentina代表,踊跃发声,积极投身于文件写作,展现出色的外交风采,荣获”Outstanding Delegate”荣誉;张傲竹同学作为UNESCO会场Spain代表,与各国家利益集团反复交流讨论,为议程的推动做出突出贡献,荣获”Honorable Mention”荣誉。社团指导老师王静斐凭借卓越的职业修养,言传身教,循循善诱,荣获“优秀指导老师奖”。
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参会感悟
高二(1)班侯家悦
本次全国会成就了我的很多“第一次”,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文件导向型会议,第一次使用北京议事规则,也第一次拿到了杰出代表的奖项。
从会议开始的几天前,联系代表、撰写行动倡议的工作就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了。会议开始后,艰巨的挑战接踵而至,完全陌生的北规流程另我应接不暇;因为对联大一委的职能了解不够,会前准备的行动倡议文件出现重大偏差,我们不得不从零开始重新撰写文件;当两份体现不同利益的文件出现时,代表间的唇枪舌战更是一刻不停。
但是,怎能因困难而退缩?在主席不厌其烦的指导下,我渐渐能够熟练应用北京议事规则。为了新文件的撰写我和其他代表们深夜磋商、挑灯夜战,文件写作的质量有显著提高。辩论中,我克服对于英语口语的自卑和对当众发言的恐惧,勇于站出来发声捍卫发展中国家利益。
防止民用设备军事化在世界上是一个比较空白的领域,先例和资料都很少,而我更是作为阿根廷代表,一个常常在国际舞台被剥夺话语权的小国来参加此次议题。但当我和代表们积极磋商,碰撞出全新的思维火花时,我感受到,自己身为一个高中生,或许真的可以为世界的发展出一份力。
模联是中学生了解、探讨乃至改变世界格局的平台,本次全国会不仅有高水平的会议,美丽的内蒙风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更让我结交到了毕生难忘的朋友们。杰出代表的荣誉是对我这几个日夜努力的认可,也提醒着我的不足,今后我将持续从本次经历中吸取经验与力量,成为有更美外交风采的郑外模联人。
高二(6)班张傲竹
恰逢盛夏时节,我有幸以西班牙代表的身份踏入了微风吹拂、艳阳高照的广袤草原——青城呼和浩特,与第九届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UNESCO会场的的代表共同探讨原住民的文化保护问题。
首次面对动议导向的北京议事规则,我和许多一参的代表在最初的会期里实际上相当地茫然和焦虑。但大家并没有放弃,而是积极地询问主席团和驻场老师,最终有惊无险地化解了这场流程危机。然而接踵而至的便是更为棘手的学术问题,从大量的主动议流出导致许多代表根本无法以英文表达国家立场到动议和修正案因可行性和专业性不足而频频被主席团打回,场上一度陷入僵局。作为前殖民大国西班牙的代表,我迎难而上,在发展中和发达国家间反复游走,与同会场意见相同的同仁反复协商和修改主动议。最终在各方代表的共同努力下,议程开始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最后我们成功地在六个会期内完成了四个议题的决议草案。
这次的参会经历使我受益匪浅。除了增进了对新的模联议事规则的了解和充分领略到外交学院各主席和刘晓明等大使的风采外,我同样结识了来自各省的同龄人代表。面对困难时,也有同盟国的代表为我发声,而我本人也在冷静后做出了合理的应对举措,在提高了我的应对能力的同时也彰显了郑外风范。
高二(12)班马天啸
坐在返程的飞机上,会议期间的紧张感渐渐褪去,脑海中的回忆卷轴缓缓展开。
仍记得那些点滴:在会前紧张的理科学习之余,我与核心组国家通力合作,成功赶在ddl前上交4份建议案。首次参与北规文件导向型会议,晦涩难懂的议事规则与纷繁复杂的文件任务接踵而至,但在主席团的细心指导下,我逐渐适应了会议的节奏,在会期积极与各国代表磋商交锋,力图在各国分歧之间寻找共通点,画出最大同心圆。每晚直至凌晨时分,我仍在视频会议中为决议草案建言献策,在无数网站与文件间穿梭,最后怀着对会场局势的思考沉沉睡去。
在这里,我要感谢来自外交学院实力强悍的学术团队,您们细致的指导与文件修改意见让我受益良多;感谢辛勤付出的社团指导老师王老师,您的支持、鼓励与关怀是我在模联活动中不断深耕的动力;感谢会场上的每一位代表,你们卓越的磋商和写作能力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进步空间,你们鲜活的灵魂让我加深了对青春的感知;感谢同行的同学们相互的支持与帮助;感谢每一位呼市二中志愿者及工作人员的热情服务……
我时常思考模联究竟给我带来了什么,却在某天发现,“模联”一词,恰与“磨炼”同音。就让些许的遗憾随着草原上的绿浪远去,而这段名为“磨炼”的经历已化作坚韧与智慧,教会我在纷争中寻求共识,在压力下保持清醒,并让我明白:为人类共同的福祉而思考与行动,是青年最珍贵的担当。
高二(3)班郭瑷铢
此番以阿根廷共和国代表身份参与联合国大会第一委员会,聚焦中东无核武器区(MENWFZ)议题,于我而言是一次充满挑战的全新旅程。与以往记者的角色迥异,此次肩负国家重任,初次以主权国家代言人之姿发声,“责任”与“淬炼”成为最深刻的烙印。会前,我沉浸于浩繁的背景文件,反复研习阿根廷作为《特拉特洛尔科条约》《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坚定践行者的历史立场与政策精髓,力求精准传递国家意志,不负代表之名。
会场之内,挑战接踵而至。在围绕MENWFZ的激烈辩论中,作为国家代表,我既要坚守阿根廷的核心主张——强调普遍参与与建立信任措施的双重基石,主张包含具法律约束力的安全保证条款(特别是域外国家的无条件消极安全保证),又需在动态博弈中灵活寻求立场相同的国家代表共同进行草案的撰写、推动议程的推进、维护国家的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这要求我不仅是立场的宣读者,更是国家利益的动态诠释者与守护者。
在刘晓明大使的“讲好中国故事”专题报告上,我深感国际话语博弈实为没有硝烟的战场。“不惹事,也不怕事”的辩证哲学,不仅关乎外交姿态,更直指话语体系建设的核心矛盾——失语即失权。从“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论断的警醒到“三套武器”的话语权攻防战术部署,本质是综合国力的外延较量,亦是文明对话能力的终极试炼。
从字斟句酌地雕琢国家立场声明,到深夜不休地参与修正案文的激烈磋商,每一刻都在锤炼外交技艺。我深切体悟到,条款中看似细微的措辞差异,实则牵动地缘战略平衡;而阿根廷凭借其道义信誉与务实专长,确能在核不扩散领域发挥关键作用。短短数日,于高压下淬炼的政策思辨力、于协作中收获的珍贵情谊,皆已深刻镌印。这段旅程印证:每一次肩负重任的突破,都是外交官成长的必经之路。推动中东无核化虽道阻且长,然阿根廷以其智慧与坚守为星火,必为燎原之理想贡献力量。
Per aspera ad astra.(循此苦旅,以达天际。)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这穿越时空的期许,正是对青年的磅礴召唤。我们深植家国厚土,情牵故园冷暖;更以开阔的眼界审视八荒风云,以开放的胸襟拥抱宏阔世界。在模拟联合国的思辨场域,在连接乡土与世界的宏阔征程中,郑外青年以学识为基,以担当为任,立足方寸,胸怀天下,躬身实践,勇担时代赋予的双重使命,让青年之光既照亮乡梓,亦辉映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