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的得力爱将,毛主席却说其有反骨,彭不信,不久后果然叛变

发布日期:2025-08-27 09:40    点击次数:129

彭德怀大将军是咱们国家开国功臣里的佼佼者,他虽说投身革命比较晚,但论起资历和打仗的本事,那可真是一等一的好。所以,在红军那会儿,他就当上了红一方面军的副总司令,还兼着第三军团的团长呢。彭德怀打仗勇猛无比,毛主席都写诗夸他:“谁能挺枪立马,只有咱彭大将军。”

抗战那会儿,彭德怀成了八路军的副总头儿,带着队伍往东边打鬼子,他策划了好多大战,像那个百团大战就挺有名的。到了解放战争的时候,彭德怀指挥西野部队,把马家军和胡宗南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就这样,大西北被解放了。后来,抗美援朝的时候,他又带着志愿军,跟美国带头的联合国军干了一仗,还打赢了。

彭德怀大将军一辈子都在打仗,为了咱国家和民族的自由拼命。他立下的功劳,那真的是数不胜数。所以到了1955年授勋章那会儿,彭德怀就被封为了开国元帅,排在朱德元帅之后。

彭德怀在当兵打仗的那些年里,培养出了好多特别棒的、建国后的将领。

后来那些有名的开国大将,像韩先楚、邓华、许光达、陈赓、洪学智这些英雄人物,都非常钦佩彭德怀。

不过,在他手下众多将领中,有这么一位,真让他觉得挺遗憾的。这人是彭德怀元帅早期特别倚重的一位猛将。

他打起仗来特别勇猛,军事本事相当厉害。在红军刚开始反围剿那会儿,他给革命拼命往前冲,赢得了好多场大战的胜利。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杰出的红军指挥官,毛主席却评价他不太适合革命事业,认为他骨子里有点叛逆。

毛主席看人的眼光历来很犀利,但对于自己的亲信大将彭德怀,他心里头真是万分不舍。他打心底里不愿意相信,这位一直以来的左膀右臂,将来会走上背叛革命的路。

没过多久,那家伙真的对红军反水了,这让彭德怀气得不行,心里头那个悔啊,简直没法说。他一咬牙,下令一定要把这家伙给除掉。

惹恼彭德怀元帅的那位红军大将,其实是红军初创时期的重要人物“郭炳生”。

【彭德怀早期最得力的爱将】

彭德怀是位后来立下赫赫战功的开国大将,跟很多共和国的将军一样,他来自一个穷苦的农家。那时候,世界上那些大国都在抢占中国的地盘,老百姓的生活过得特别难熬。

彭德怀年轻时四处闯荡,亲眼目睹了中国当时的贫穷落后和民国政府的腐朽无能。

1916年那会儿,彭德怀因为特别讨厌帝国主义,心里就琢磨着怎么能让咱们国家变强,军队变厉害。想着想着,他就直接参加了附近的湘军。可没想到,湘军里头也是一堆问题,就是个腐败的军阀队伍。彭德怀在湘军里头当兵时,经常被上头克扣军饷,很多时候连肚子都填不饱,当兵的过得那叫一个苦。

不过彭德怀挺走运的,在队伍里头碰上了好心的班长郭得云,郭得云对他特别好,两人跟亲兄弟似的。郭得云还劝彭德怀去考军事学校,说以后在部队里肯定能有大出息。

彭德怀在1922年得到了郭得云的鼎力相助,成功考入了湖南陆军讲武堂。可遗憾的是,就在这一年里,郭得云因为生病而离世了。

郭得云离世那会儿,他儿子郭炳生才14岁大。彭德怀念着郭得云的好,就决定把郭炳生留在身边,像对待亲生孩子那样照顾他。

打那以后,郭炳生就一直跟着彭德怀,在湘军里服役。到了1928年7月,郭炳生跟着他们的团长彭德怀,一起参加了平江起义,正式迈进了红军的队伍。

那时候,国民党军队对刚成立的红军展开了大规模的围追堵截。1929年春天,红军第四军往赣南、闽西那些地方推进。井冈山这块地方,是红军最早扎下的根据地,它对红军来说,那地位可不是一般的重要。

彭德怀自告奋勇,挑起了守护井冈山、拖住湘赣一带国民党军队的重担。

在守护井冈山的战役里,当时还是连长的郭炳生,把他的军事本领展现得淋漓尽致。他在井冈山周边带着队伍跟敌人玩起了“躲猫猫”,就是打游击战。接着,他又想了个法子,把敌军一个团引进了他们的埋伏圈,最后用两个连的人马,竟然把敌军那一个团给一锅端了。

在井冈山接下来的第二场战役里,郭炳生作为营长,那可是冲在最前头,拿着大刀就跟敌人玩命地干。大伙看他这股不要命的劲儿,都私下里叫他“郭疯子”。彭德怀瞧着郭炳生这么勇猛,心里头别提多高兴了。

1930年的时候,郭炳生跟着彭德怀去了湖南打仗。在那次战斗中,郭炳生的军事本事真是全都展现出来了。湖南的头儿何健带着好几个师的兵力死守长沙。郭炳生呢,他亲自指挥队伍假装攻打长沙,成功地把长沙城里的敌军大头兵给骗出了城。

彭德怀瞅准时机,带着主要部队一举拿下了长沙,这成了红军头一回占领国民党大城市的壮举。

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对抗敌人围剿的时候,郭炳生按照党的指挥,在湘赣边界地区灵活作战。他用了“把敌人引进来再打”、“躲开敌人的大部队”、“找准时机攻击敌人弱点”这些战术,赢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

郭炳生打仗勇猛,立下不少战功,所以职位一路上升,先做了红八军6师的师长,后来又当上了红五军2师的师长。

早年时候的郭炳生,论起经历跟打仗本事,在红军里那绝对是数一数二的人才。正因为这样,他早早地就成了彭德怀手下最得力、最看重的大将之一。

【伟人的担忧】

郭炳生这人,打起仗来勇猛得很,确实是军事上的把好手,彭德怀对他好得跟亲生子似的。但毛主席呢,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郭炳生却有点别的看法。

在井冈山那会儿,毛主席碰见过跟在彭德怀身旁的郭炳生,那时候,郭炳生才是个22岁的小伙子。保卫井冈山的战斗中,郭炳生那股子勇猛劲儿,大伙儿都有目共睹,但与此同时,他身上的一些小毛病,也被心思细腻的毛主席给瞧出来了。

郭炳生打仗挺拼命,但脾气暴躁得很,老爱动手打骂手下人。有次打仗,他手下的人不留神让几个国民党小兵给溜了,结果郭炳生整整一早上都在抽鞭子教训他们。

这事儿让毛主席知道了,他心里也咯噔一下,觉得事情不妙。但郭炳生这家伙,在加入红军前是湘军的,老军队的毛病哪是一朝一夕能改掉的。进了红军后,他又对红军的规矩不太清楚,犯点小错,一两次也是正常的。

那时候,红军的规矩可严了,大伙儿都是从村里出来的娃,不管是当官的还是当兵的,都得平等相待,谁也不能随便动手打骂士兵。这事儿可关乎着大家的团结呢,在当时,这绝对是个大忌讳。

不过,毛主席只是让郭炳生形式上学习了红军的规矩,提醒他改掉以前军队里的坏习惯,可以说,对郭炳生是相当宽大的处理。

但后来,郭炳生似乎没把毛主席的叮嘱放心上,还是老样子,想干嘛就干嘛。到了第二次反围剿的时候,他那暴脾气还是没改,动不动就发火,随便打骂手下的战士。

而且,郭炳生总觉得红军的规矩太多,严得过头,跟国民党军队那种松散的样子没法比。所以在管自己手下的纪律时,他就没那么上心。结果,在那个时候的红军里,郭炳生的队伍纪律最差。

这种问题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一支队伍来说,都是个棘手的事儿,更别提在纪律严明的红军里了。

对于郭炳生的事情,经常有人给中央写信反映,中央对郭炳生也特别上心,多次让他改正错误。

毛主席特地给彭德怀写了封信,信里头说:“郭炳生这人,从各个角度看,都不合咱们红军的革命路子。他骨子里透着那么一股子叛逆,要是以后爬上了高位再惹出啥乱子,那对部队来说,可就是大麻烦了。”

对于大人物心里那点顾虑,彭德怀其实不大相信,主要是因为他亲眼看着郭炳生长大,心里有底。

彭德怀特地找郭炳生聊了聊,就是想让他明白得改改自己的毛病,别辜负了他已过世老爸的期望。现在的红军跟以前的湘军可大不一样,那些老军队的坏习惯,可千万别带进咱队伍里头。

郭炳生对彭德怀十分敬重,彭德怀一说,他立马就写了份保证书,拍胸脯保证下次不再犯错。彭德怀见状,收了他的保证书,这事也就算过去了,没再多追究。

【不忠于革命,落得个身死的结局】

反围剿那会儿,红军的日子过得特别苦,像郭炳生这样的将领,那可是被看作宝贝疙瘩。可话说回来,环境那么恶劣,不少新入伍的将领,才在队伍里待了没多久,心里头就开始打鼓了,信心没那么足了。

1932年的时候,王明那帮人搞的“机会主义”在党内开始冒头,各地的反围剿仗都打得不顺。这种里里外外都难的局面,让当时红五军2师的师长郭炳生对革命的前景心里没了底。

毛主席和朱老总细心发现有些将领行为不对劲,便赶紧往各部队派了能干的政治委员去严明纪律。

那时候,红2师的政委是后来新四军里的赫赫有名的大将彭雪枫。彭雪枫,这个后来被毛主席夸赞为“共产党人的楷模”的人,在当2师政委期间,经常敲打郭炳生,生怕他一步错步步错,越陷越深。

彭雪枫在工作上跟郭炳生配合得挺好,他一直在努力把2师那松散的纪律给整顿好。他工作做得真棒,好多红2师的官兵都被他教育得走上了正道,不再犯错。

但对于老师郭炳生,彭雪枫心里头特别无奈,就像毛主席讲的那样,有的人天生就不是干革命的料。

1932年秋天的时候,蒋介石集结了45万大军,想要一举拿下中央苏区。敌人那架势,凶猛得很。不少部队都打了硬仗,吃了不少苦头。就说郭炳生吧,在战场上指挥战斗时,嘴里老嘀咕着“革命没啥盼头了”这种丧气话。

那年8月底的时候,国民党罗卓英和陈诚的部队开始攻打红军第2师所在的宜黄那一带。在那场战斗中,彭雪枫带着一小队人马,硬是跟国民党军死磕,给大部队赢得了逃跑的机会。

红2师的大部队好不容易冲出了敌人的包围,但彭雪枫却突然发现师长郭炳生和5团的战士们没了踪影。他心里咯噔一下,因为对郭炳生的性格太了解了,这不祥的预感让他觉得:郭炳生说不定要反水!

话一说出来,现场所有人都愣住了,惊得不行!

彭雪枫心急如焚,带着15个手下,不顾一切地骑马猛追,就想让郭炳生回头是岸。等彭雪枫他们赶到,郭炳生心里咯噔一下,紧张起来,就说情况不清楚,敌人动向不明,他也是没办法,才自己带着队伍跑了。

这时候,彭雪枫已经从5团的团长白志文那儿知道了事情的底细,郭炳生好像打算投奔敌人那边。彭雪枫一身正气站在那儿,郭炳生这个对革命不忠的人,吓得心里直打鼓。彭雪枫好言好语地劝他,想让他回头是岸,但郭炳生就像是被箭射中的鸟儿,吓得不行,彭雪枫再怎么努力挽救,也拉不回他那颗已经偏离的心。

最后,当大军往北回撤的路上,郭炳生瞅准机会溜到了抚州,直接反了。

郭炳生投敌的事儿在红军里炸了锅,那时候革命正难着呢,他这一叛变,简直就是给革命来了个晴天霹雳,接着就是一连串的麻烦事儿。

毛主席听说郭炳生反了水,倒也没咋吃惊,只是很冷静地说:“这家伙终究还是站到革命的对头那边去了。”

彭德怀听到郭炳生叛变的消息时,简直愣住了。那会儿,他正忙着带领队伍从国民党军队的包围中冲出来,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结果郭炳生叛变的事儿就这么突兀地传到了他那儿。

郭炳生在彭德怀心里,就像亲儿子一样亲。要说谁会背叛他,彭德怀打死也不信会是郭炳生。就连毛主席之前表达的担忧,彭德怀也没往心里去。可现在看来,还真是让毛主席给说对了。

彭德怀对那些背叛革命的人,特别是他特别器重的人,简直是恨之入骨。所以,他立马就下了决定,要抓郭炳生回来。

郭炳生背叛后,居然当上了国军新编37师的师长,还反过来带领部队去攻打红军。

彭德怀为了出口恶气,他亲自上阵指挥,目标是消灭国民党军的37师。到了1933年3月份,他们成功地把叛徒郭炳生给干掉了。

事后,彭老总去找了毛主席,自责说自己用错了人。但毛主席很直白地告诉他,这事儿不赖你,是那人心术不正。打那以后,毛主席和彭老总就经常碰头,一起琢磨军事上的事儿。毛主席是那种用人不疑,坐在帐篷里就能指挥打仗,决胜千里的头儿;彭老总呢,则是那种威风凛凛,不用发脾气就能让千军万马听话的大将军。这俩人在接下来的革命战争中并肩作战,一块儿打败了好多强大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