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秋天那会儿,海南美合抗日根据地突然炸开了锅,大家伙儿兴奋地传着一个好消息:延安那边派人来了!是党中央和毛主席专门派来的干部呢!
海南和延安两地相隔非常遥远,但党中央和毛主席一直都在惦记着海南的革命情况。那时候,海南的抗日斗争特别需要军事方面的领导,党中央就马上行动起来。他们选了一些很有经验的干部,像庄田、李振亚、覃威这些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同志,还有一些专业的电台和军械技术人员。这些人分两批,一批是在1940年7月到的,另一批是9月到的,他们全都来到了美合抗日根据地,帮忙打鬼子。
庄田、李振亚、覃威他们一到海南,立马就展露了卓越的军事领导能力和出色的政治工作本领。
【冯白驹的得力助手庄田】
庄田,老家在海南省万宁县。1926年,他在新加坡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年,他前往莫斯科步兵学校深造。三年后,他回到了祖国。他担任过不少职务,比如在红军学校步兵营第二营做过政治委员,也在中央军委直属的模范团担任过政治部主任。他还做过红九军团第三师第七团的政治委员,同时兼任三师补充团的团长和政治委员,也做过独立第二十二师第五十五团的政治委员。此外,他还在红四方面军的红军大学政治部当过组织科科长,在抗日军政大学的第三分校担任过教育长。
1940年9月头上,庄田抵达了海南岛,当上了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的二把手,全力协助冯白驹同志。碰到战斗的重要关头,他总是能凭着自己高水平的思维和犀利的眼光,分清对错,给出或者赞成正确的点子、想法。
美合事件发生后,特委里有的同志一看敌人势力大,就觉得咱得散开,躲起来慢慢斗。但庄田站定立场,力挺冯白驹他们的正确看法,就是不同意那些觉得没希望、想放弃斗争的想法。
庄田觉得,咱们党带出来的队伍,那可都是从十年土地革命战火里摸爬滚打过来的红军改编的抗日队伍。党中央盼着咱们琼崖的抗日军民能打败鬼子。要是碰到反共的风浪就泄气,不打了,那不就白费了党中央对咱们的信任嘛。他这个想法,得到了大多数同志的点头。最后,特委拍板做了个决定,那就是得集中全力,把国民党的反共势头给打下去。
在机关和部队里,好多人都管庄田叫“青年能手”。这主要是因为他性格直率,爱动爱玩,特别喜欢跟年轻人混在一起。
一有空闲,他就会跟年轻人聊起红军长征、八路军抗日的事儿。他特别喜欢哼歌,像《延安颂》、《游击队员之歌》这些,不管走到哪儿,革命歌曲就唱到哪儿。他不仅自己唱得欢,还教年轻人一起唱。
“延安,那座威武壮观的古城啊……”每当听见他那激昂高亢的嗓音唱起,战士们的心就像飘向了宝塔山脚下、延河水边,脑海中浮现出党中央对战士们的深切关心。庄田的歌声,就像一条纽带,把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和延安紧紧绑在了一起。
庄田十分在意基层的政治工作。他不管到哪,都会把政治思想工作给落实了。他总是不断叮嘱:得下大力气把连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做扎实,甚至他还自己动手准备教学材料,带着大家一起研读《抗日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用毛主席的人民战争思想来提升大家的认知。
1946年2月份,庄田带着琼纵的全权委托,跑到香港去和国民党谈琼纵往北撤的事情。但国民党那边不买账,直接给拒了。庄田没辙,只好回去跟中共广东区委还有周恩来同志说了情况。到了1947年4月,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就派他到粤桂边去,让他当粤桂边区指挥司令部的头儿,还兼着粤桂边纵队和桂滇黔边纵队的司令员。
新中国成立后,庄田先后担任过云南军区的副头头,南京那个高级步兵学校的二把手副校长,还做过海南军区的司令员,广州军区的副司令员,以及广东省的副省长这些职位。1955年的时候,他得到了中将军衔的荣誉。
【能打仗的悍将覃威】
覃威,老家在广西宾阳,打小家里头就穷。小时候还给地主家干过活儿,没到14岁,他就加入了农民运动。到了1929年12月,广西那边百色起义闹得轰轰烈烈,他二话不说就投了红军。1934年10月,他又跟着红军走了长征路,一路上战功赫赫,后来还当上了营里的指导员。
覃威是个打仗特别厉害的猛将,他去了海南后,就当上了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的作战科长。没过多久,到了11月,他又被调到第二支队的第一大队,当上了大队长。
那时候,国民党保安7团的头儿李春农,他领着好几千人把美合给围了个水泄不通。他自己呢,又悄悄带着几百号人摸到我们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的大本营后边。
覃威眼疾手快,立马瞅见了敌人,他一把抄起机枪,对着敌人就开火了。接着,他带着一大队人马,硬是把敌人的攻势给顶了回去,让总部顺利撤走了。
1942年春天到夏天那会儿,覃威带着一大队人马在文昌县不停地出动,好几次趁着黑夜偷袭了被日伪军占领的头苑、昌洒、锦山、文城、清澜这些镇子。他们主要盯着日军的据点使劲儿,同时又分出兵力去攻打伪军的营地,结果收获了不少好东西,像布匹啊、药品啊这些物资都搞到了不少。
1942年9月份,日军开始往琼山和文昌的根据地慢慢推进,想要“吃掉”并“清剿”我们。这时候,他带着队伍,在距离文昌县没几公里远的竹浪桥那儿,等着打伏击。他们成功地干掉了日军两辆车,还拿到了一挺重机枪、一挺轻机枪,外加四十多把步枪和手枪。更重要的是,他们打死了四十多个敌人,这一仗真是给日军来了个措手不及,把敌人的计划全给打乱了。
覃威带领的1大队战斗力超强,特别勇猛。日伪军和顽固的国民党军队一听到覃威大队的名号,全都吓得魂飞魄散。就在那年的10月份,在荔枝统村跟国民党顽固军队的激战中,覃威不幸被子弹打中,丢了性命,那时候他才30岁。
【军政全优的李振亚】
李振亚,老家在广西藤县。在中央红军长征那会儿,他当过军委干部团第一营的营长,也做过红三十三军的参谋长,还干过红军总司令部作战科的科长。到了1940年8月,李振亚和他那做电台工作的媳妇儿王春红一块儿到了海南,在那儿,他当上了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的参谋长。
李振亚虽然是管军事的,但政治部每次开会,他都雷打不动地参加,跟大家一起琢磨怎么做好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开会时,他老爱结合实际,聊聊红军、长征还有八路军的政治工作那些事儿,让大家听了都受益匪浅。就连政治部门的一些琐碎工作,他也特别上心。
在延安,有一所大名鼎鼎的抗日军政大学非常出名,而海南岛上也有个像延安那样的抗大六连岭抗日军政学校。这所学校是李振亚一手创办的。
1940年夏天,特委跟总部一块,在美合搞了个琼崖公学,主要就是为了培养些能打抗日的硬骨头。不过后来因为美合那边出了点事儿,这学校就不得不解散了。
美合事件发生后,总部转移到了琼文那边,接着就搞了个随军的军政训练班,这个班是李振亚负责的。他带着大家,培养了一批军政方面的好苗子。
1941年夏天,咱们在跟国民党顽固派斗智斗勇,打击他们反共的气焰时,独立总队的力量是越来越强。为了多培养些军政干部,好让抗日战争打得更顺,特委和总部商量后,决定派经验丰富的李振亚去六连岭抗日根据地,开个琼崖抗日军政干部学校。李振亚不光要当校长,还得管学校的大小事务,云涌呢,就成了副校长,祝菊芬则挑起了政治处主任的担子。
六连岭这一带,面积有近百里地,全是连绵起伏的山头,地形特别复杂,树木茂盛,草丛深厚,一年四季都是绿油油的。李振亚他们刚来那会儿,真的是啥都没有,吃的没着落,用的没东西,住的地方也找不到。
李振亚领头,带着三十几个得力助手,秉承延安抗大那种自己动手、不怕吃苦的革命劲儿,天不亮就出门迎朝阳,晚上星星都亮了还在山里头忙活,整天整夜地干。
有了当地老百姓的大力帮忙,咱们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拼尽全力,终于建好了饭堂、宿舍和教室,还动手做了一些简单的教学工具。
1941年8月,军政学校的大门正式敞开迎生。第一期招了300多名学员,他们被分成了军事组和政治组。这所学校把延安的抗大当作学习的标杆,它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学员们有“正确的政治头脑,朴实的工作态度,还有灵活多变的打仗方法”,还要做到“大伙儿一条心,学习不松懈,态度要端正,生活也得有乐趣”。它一直强调,学的东西得能用到实际中去,理论和实践得结合好。
李振亚这位校长兼政委,每天起早摸黑,干活从不喊累。有阵子,军事和政治课程几乎都是他一个人在挑大梁。他不仅自己动手编教材,还亲自站上讲台授课,对其他老师也是热心肠,帮忙准备课程、指导教学。此外,他还安排学员去实战环境中历练学习。
那时候,第三支队在六连岭一带活动。每次有战斗任务,他都会领着学员们下山,跟第三支队一起打仗。打完仗回来,他们就根据学过的军事知识,好好琢磨战斗中的得失。学员们一边打仗一边学习,学习里带着打仗的经验,进步得非常快。
这所军事政治培训学校开了两届,总共培育了600名学员。它为成功开展海南的游击战斗,提升部队领导的军事和政治能力,还有加强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
1948年9月27日那天,琼崖纵队的二把手,同时也是第一总队的老大和政治头头,秋攻前线的总指挥加政委李振亚,在攻打国民党军在万宁县牛漏的一个据点时,倒霉地被敌人从碉堡里头偷偷放的一枪给打中了,结果就牺牲了,那时候他才39岁。
【开国少将陈青山的回忆】
开国少将陈青山老将军晚年时聊起过,李振亚和覃威其实都不是海南本地人,海南话对他们来说完全是陌生的。为了能和手下的干部战士们更好地交流想法,拉近关系,他俩就找了传令兵和公务员当老师,硬是把海南话给学了个半吊子。
他们用带着点海南特色的“混搭”方言跟战友们逗乐子,分享趣事,总能逗得大家捧腹大笑。他们跟干部战士关系铁得跟亲哥们似的,有啥心里话都爱跟他们说说,遇到啥难题解不开,也会主动找他们支招。
他们跟干部战士走得很近,啥时候都拿自己当普通士兵看待,对自己要求可严了。他们跟战士们一起吃饭、睡觉、打仗,啥都一块儿来。那时候,东西少得可怜,每顿饭能分到一两个饭团就算是好的了。他们跟战士没啥两样,战士们分到一个,他们就拿一个,战士们分到两个,他们才要两个。谁要是想多给他们一点,他们肯定不干。
有阵子,李振亚生病了,公务员瞧着他脸色又黑又瘦,心里头怪不是滋味的。刚好副官处杀了猪,公务员就去弄了点猪肝、猪心,煮好了给他端过去。可他却让手下人直接给送回来了,一点没动,还把公务员好一顿批评,说得挺重的。
李振亚身为领导,本来有配给的马匹,但他们自己很少会骑上去。每当行军打仗的时候,那些马不是用来帮战士们驮运物资,就是让给受伤的病员来骑。
有一回部队行进时,传令兵王妨六因为脚上长了疮,走起路来特别费劲。李振亚看到后,二话不说,直接把马牵过来,让他骑上去。
“那匹马是专门给领导配的,我哪够格儿啊?”小王说啥都不肯骑。
别说什么资格不资格的,咱俩都一样,就是个普通士兵。谁需要,谁就上马!
说着,李振亚赶紧上前帮小王坐上了马背。小王坐在马上,瞧着参谋长在前面步行,心里头一酸楚,眼泪立马就哗哗地掉下来了。
庄田、李振亚、覃威他们几个,带着党中央的重要任务赶到了海南。在海南,他们为了抗战和解放,拼尽全力,贡献了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