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的投票,忽然换了口味。15票全票通过谴责以色列空袭卡塔尔多哈,美国竟然没有行使长期以来的否决权,而是选择赞成。这事看得我直眨眼,这可不是它在联合国的通常风格。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是以色列的“外交护身符”。根据2023年的统计,从1956年到那时,美国在安理会一共用了83次一票否决权,其中53次是为了挡住针对以色列的决议。在国际舞台上,美国护以色列护到什么程度?几乎到了听不进任何批评的地步。
而且,美国不仅会在联合国帮以色列挡子弹,还会往它的口袋里装军火。从二战到如今,把通胀考虑进去,美国给以色列的军事和经济援助超过2600亿美元,另外还有约100亿美元专门用在“铁穹”等导弹防御系统上。嘴上喊着“防止加沙人道危机”,手里的军援却一分没少。
按这个逻辑,这次安理会要谴责以色列空袭卡塔尔,美国至少会象征性地找个理由否决。可它居然举手赞成,这和太阳从西边升起没区别。表面看,好像美国是真的不满内塔尼亚胡下令袭击自己在中东的另一个盟友。
但细看决议的内容,味道就出来了。虽然是谴责空袭,可全篇没点名以色列。这就是典型的“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动作做了,态度表了,但真刀真枪地批评?不存在的。
这背后的算盘很清楚。第一,美国得和空袭撇清关系。这种行动在外界看来,十有八九会认为是它暗中默认的。现在投个赞成票,既能表明“这是以色列自己干的”,也能顺手甩掉背锅的嫌疑。
第二,它得安抚中东其他盟友。卡塔尔、沙特这些国家,可都是它在该地区的合作伙伴。这些年美以关系过于“紧密”,已经让阿拉伯盟友心里有刺。如果自家的小弟把朋友打了还替他挡枪,那些石油和安全合作可都不好谈。
第三,这是场面上的戏。美国的赞成票,更多是演给阿拉伯世界看的外交表演。真正的美以关系,没有一丝松动。美国不可能因为一次卡塔尔事件就完全改变几十年累积的战略同盟。内塔尼亚胡也懂这套,配合演一出戏,谁也不吃亏。
说白了,美国的投票和现实态度是两回事。它在想的是,怎么做到既保住以色列,又不惹恼阿拉伯合作伙伴。这样既能继续在中东保持影响力,又能避免在舆论上被完全孤立。
这种操作历史上也不是没见过。每当以色列行动过火,美国都会象征性地说“希望克制”,可转身军援照给,安全承诺照保,还会在国际场合帮它顶回去。这一次只是换了个姿势,保留了相同的效果。
别忘了,美国在中东的棋局很大,卡塔尔有美军基地,沙特掌握石油产量,还有一堆地区事务需要配合。它可以在话语上敲打以色列,但绝不会真正动摇双方的战略互信。
即便这次谴责声明得到全票,包括美国的赞成,中东局势的根子问题也没改变。以色列依然有美国的军事支持,美国依然把它当成地区代理人。短期内,以色列可能会放慢几天动作,但长期看,只要它背后还有美国这棵大树,它的强硬政策不会收手。
加沙地带的局面就是例子。外界一次次呼吁停止轰炸、人道停火,可美方对以色列的支持一直没断过。同时,这片狭小的土地上,还生活着成千上万不得不躲避炮火的平民。而这些年,以色列战机飞越周边国家领空发动袭击,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那些生活在黎巴嫩边境的老人,一辈子没离开过村子,却要眼看着家园被炮火吞没。加沙的孩子,还没认全英文字母,就得学会听警报跑去避难所。
美国之所以口头批评,是为了安抚盟友和应付国际舆论。但行动上,它依旧会保持军援和外交庇护。只要这种“嘴上批评、手里递武器”的模式存在,以色列的安全底气就不会少,冲突的土壤也就一直在。
现在看,美国这次的投票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局势。它只是多了一层“算计”:既要和以色列绑在一起,又要照顾阿拉伯兄弟的脸面。中东的棋盘上,这种表演还会不断上演。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