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50和歼36,是正牌六代机!福建舰迎来六代舰载机,西太平洋棋局生变

发布日期:2025-10-09 12:02    点击次数:188

2024年12月26日,中国在毛主席诞辰日同时成功首飞两款第六代战斗机,成飞的歼-36与沈飞的歼-50。 美国《国家利益》网站一边质疑中国六代机照片是“心理威慑工具”,一边却不得不详细分析其技术细节,承认中国在无垂尾设计、智能作战系统等领域已实现突破。

1. 从质疑到承认

美国军事分析家鲁本·约翰逊最初声称歼-50的照片可能是“中国故意释放的图像”,随后通过细节分析改口承认,歼-50在乌云天气低速飞行时起落架保持放下状态,符合早期试飞特征;其后缘控制面设计复杂,依赖数字飞控系统维持稳定性,证明中国已攻克无垂尾飞控算法难题。

同样,歼-36试飞时展示的三发空中放油、低空机动等高难度动作,让美国NGAD项目相形见绌。 这种态度转变与2011年歼-20首飞时的西方反应如出一辙,此次质疑声明显减弱,反而更多聚焦于技术细节的解读。

2. 双线并进

歼-36被网友称为“南六代”,采用三发动机设计(两台WS-15加一台可变循环发动机),总推力超41吨,最大起飞重量达55吨,体型堪比轻型轰炸机。

其机内空间可容纳大型雷达和计算机系统,能临时担当预警机角色,并指挥12架无人机执行蜂群战术。 沈飞的歼-50(北六代)体型更紧凑,采用气泡式座舱和单轮起落架,最大起飞重量介于歼-20的37吨与歼-36的55吨之间。

其可折叠机翼和强化起落架设计,显示其专为航母舰载操作优化,未来可能部署于福建舰。两款机型虽同属六代机,歼-36侧重远程打击与体系指挥,歼-50专注舰载制空,形成互补格局。

3. 技术颠覆

六代机的核心标准不再局限于隐身和机动性,而是强调“体系化作战能力”。 歼-36与歼-50均采用无垂尾飞翼布局,雷达反射面积比F-22低一个数量级,相当于“麻雀大小”。它们搭载智能蒙皮传感系统,实现360度战场感知,配合量子加密数据链,抗干扰能力提升10个量级。

在动力方面,自适应循环发动机使歼-36能以2.5马赫超音速巡航,作战半径覆盖3000公里,歼-50虽速度略低,凭借二维矢量喷口和全动翼尖设计,具备灵活的舰载起降能力。

4. 战略影响

解放军空军副司令王伟中将在接受采访时笑称:“你们都看到了吧? ”间接证实六代机的存在。 美国海军研究所随后建议退守第三岛链,以避免六代机的打击威胁。

这一反应源于歼-36的实战能力:其内置弹舱可携带10吨弹药,包括PL-17超远程空空导弹和鹰击-21高超音速反舰导弹,既能执行“穿透性制空”任务,又能作为隐身炸弹卡车替代歼-16。

日本防卫省在《东亚安全评估》报告中新增“中国六代机项目”专项分析,承认其进度远超预期,西太平洋空中力量平衡正在倾斜。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