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绵认为,很多人看欧洲小国的发展差异,总觉得是运气或者资源禀赋的问题,但奥地利和匈牙利这对邻居,地理位置挨着、历史上还同属一个帝国,现在发展差距却越拉越大,核心根本不是运气那么简单。说实话,两国的差距从奥匈帝国时期就埋下了伏笔,只是后来的历史选择让这种差距越扩越大,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都是基于公开信息的分析,没有瞎编乱造的内容。
众所周知,奥匈帝国在1918年解体前,奥地利和匈牙利虽然是同盟,但分工完全不一样。当时的奥地利是帝国的核心,维也纳作为首都,聚集了全欧洲顶尖的工业、金融和人才资源,像机械制造、化工、纺织这些当时的高端产业,基本都集中在奥地利境内。而匈牙利呢,更多是帝国的"粮仓"和资源供给地,主要发展农业和初级矿产开采,工业基础几乎为零。这种分工不是一时半会形成的,而是持续了几十年的历史惯性,解体后两国都带着这样的"初始设定"发展,起点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举个例子,1920年代,奥地利的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40%,而匈牙利还不到20%,农业占比高达60%以上,这种差距可不是短短几十年能追上的。
重点是,二战后的发展路径选择,进一步放大了两国的差距。奥地利在二战中损失不算特别惨重,而且作为中立国,避开了冷战时期的外界冲突,得以专心搞经济建设。反观匈牙利,二战中被德国占领,战后又陷入苏联主导的阵营,实行计划经济,工业发展完全服务于苏联的需求,搞的都是重化工、军工这些产业链条单一的产业,而且技术更新缓慢。等到1990年代东欧剧变后,匈牙利才开始转型市场经济,但之前的工业体系已经落后于西方几十年,转型过程中又面临大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的问题。而奥地利在冷战期间,一直和西欧保持紧密联系,加入了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前身,承接了西欧的产业转移,同时培育了自己的本土企业,比如现在大名鼎鼎的AVL李斯特全球领先的发动机研发企业、红牛集团,都是在这一时期逐步成长起来的。
再说产业结构,这可能是两国差距最核心的体现。奥地利的产业从来不是"大而全",而是"小而精",聚焦高端制造、精密机械、制药、新能源这些高附加值领域。就拿精密机械来说,奥地利的企业在汽车发动机零部件、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等细分市场,全球市场份额都名列前茅,这些产品技术壁垒高,利润空间大。据统计,奥地利制造业的附加值率高达35%以上,而匈牙利制造业的附加值率还不到20%。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差距?因为匈牙利的产业主要是中低端制造和代加工,比如奥迪、奔驰、宝马在匈牙利都有组装工厂,但核心技术、研发设计都不在匈牙利,工厂只是负责组装,利润大部分被外资拿走。举个栗子,匈牙利生产一辆汽车,本土企业能拿到的利润可能只有5%,而奥地利企业生产的汽车发动机零部件,利润能达到30%以上。
不仅如此,教育和人才储备的差距,也让两国的发展后劲拉开了距离。奥地利的教育体系特别注重"产学研结合",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齐头并进。维也纳技术大学、因斯布鲁克大学这些高校,每年培养的工程师、科研人员数量,按人口比例算在欧洲都是前列的。此外,奥地利的职业教育和产业需求高度匹配,比如针对精密机械行业的职业学校,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进入企业实习,毕业后直接就能上岗,技术工人的素质特别高。而匈牙利的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在首都布达佩斯,区域发展不均衡,职业教育和市场需求脱节,很多职业学校教的内容还是十几年前的技术,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要么失业,要么只能去做低技能工作。与此同时,匈牙利的高端人才外流严重,很多优秀的工程师、科研人员因为本土发展机会少,纷纷跑到奥地利、德国这些国家工作,据小道消息,近年来匈牙利每年外流的高端人才超过1万人,而奥地利不仅能留住本土人才,还能吸引周边国家的人才流入。
地理位置和欧盟的互动,也在无形中影响着两国的发展。奥地利是申根区和欧元区的成员国,地理位置处于西欧和东欧的枢纽位置,物流、贸易极其便利。比如奥地利的企业出口产品到德国、法国,不需要办理签证、不需要兑换货币,物流成本低、效率高。而匈牙利虽然也是欧盟成员国,但至今没有加入欧元区,使用的是福林,和欧元汇率波动大,企业出口面临汇率风险。而且匈牙利的地理位置相对偏东,距离西欧核心市场比奥地利远,物流成本更高。就拿旅游业来说,奥地利的阿尔卑斯山滑雪胜地,每年吸引全球数千万游客,旅游业收入占GDP的8%以上;而匈牙利的旅游业主要依赖布达佩斯的历史景点,游客数量和收入规模都比奥地利小很多,而且游客主要来自周边国家,消费能力也不如全球游客。
还有政策稳定性和营商环境,这一点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奥地利作为中立国,政治长期稳定,营商环境在全球排名靠前,税收政策、监管环境多年来变化不大,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都能安心发展。比如奥地利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超过15年,很多都是家族企业,传承几代人,专注于某个细分领域,慢慢做成隐形冠军。而匈牙利近年来政策波动比较大,比如对欧盟的态度反复、外资政策调整、税收政策变化等,导致外资信心不足。比如2022年,匈牙利突然对部分外资企业加征附加税,引发很多外资企业不满,甚至有企业计划转移产能。这种政策不确定性,让企业不敢做长期投资,尤其是研发投入,毕竟研发是个慢功夫,需要稳定的环境才能看到回报。
说实话,匈牙利并不是没有机会追赶,它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劳动力成本比奥地利低,土地资源丰富,而且加入了欧盟,能享受欧盟的补贴。但问题在于,匈牙利没有把这些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而是过度依赖外资,缺乏本土企业的培育,产业链一直停留在中低端。而奥地利则始终坚持内生增长,注重培育本土企业,同时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的高端环节,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牢牢掌握话语权。
从历史类比来看,这种差距有点像我国东部和中西部的部分地区,起点不同、路径不同,导致发展结果不同,但只要找对方向,差距是可以缩小的。比如匈牙利如果能加大研发投入,改善教育体系,稳定政策环境,培育本土企业,慢慢向产业链高端升级,未来还是有机会追赶的。但就目前来看,两国的发展差距还在持续扩大,2024年奥地利的人均GDP已经达到5.4万美元,而匈牙利只有1.8万美元,差不多是三倍的差距。
啊绵猜测,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匈牙利的发展不如奥地利,是因为资源不够或者人口太少,但实际上奥地利的人口只有890万,匈牙利有960万,人口比奥地利还多,资源也不算匮乏,关键还是发展路径和政策选择的问题。重点是,一个国家的发展,短期靠外资、靠政策红利,长期还是要靠内生动力,靠本土企业的竞争力,靠人才的储备,靠产业的升级。奥地利正是抓住了这些核心,才实现了长期稳定的发展,而匈牙利在这些方面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话说回来,两国的发展差异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比如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不能过度依赖外部力量,要注重培育本土产业和企业,要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这些道理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不容易,需要长期的坚持和投入。奥地利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形成了现在的产业格局和发展优势,匈牙利如果想要追赶,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正确的策略。
总的来说,奥地利比匈牙利发达,不是单一因素导致的,而是历史路径、产业结构、教育人才、政策环境、地理位置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强化,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发展差距。当然,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发展道路也不能照搬,但从奥地利的发展经验中,我们还是能学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毕竟,发展经济的核心逻辑是相通的,抓住了本质,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声明: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仅传播正能量。文中数据来自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因为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请大家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