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协会下急信给特朗普、订单南移中国未下单、财长称90天内再与中方谈

发布日期:2025-08-22 12:39    点击次数:75

90天够不够?秋收要到了,仓里一粒豆子都不肯替你撑账。

这句话是贝森特在镜头外的影子,我脑子里给他配的台词。

屏幕里他说的更温和:对话不错,会再谈。

农场主听完,手里账本没松,像握着冷铁。

时序打乱点看,画面更清晰。

先看信,那封写给特朗普的告急信。

美国大豆协会把话挑明:中国这五年拿走全球出口大豆的六成多,这是事实,不是修辞。

关税上来之后,订单快速南移,巴西接住了流量,价格、船期、融资一套一套的。

协会心思很简单:让大豆议题进谈判的第一行,最好能拿到阶段性的采购承诺,至少撑过这拨秋收资金链。

再跳到市场那一端。

路透写过一条观察:未来两个月的采购更多给了南美,给美国留的口子不大,潜在损失会到数十亿美元的量级。

数字冰冷,落在农户账上就变成利息、柴油、仓储费。

中国这边,买家把风险切片,分散装期,人民币结算在巴西试过几船,汇率波动没那么咬人,美元的主导感被悄悄挪走一截。

把镜头拉回到一个具体清晨。

中西部一个镇子,露水打在仓门上。

农场主把手机亮度拉满,盯着基差,没红。

银行那头催一句本季现金流计划再发一版,他回了个在路上,心里清楚,没中国的新单,这份计划更像安慰剂。

他不关心宏观故事,关心的是11月前会不会有船靠美国湾,靠多大条。

政坛的节奏另一码。

特朗普前阵子在社交媒体喊话,希望中国多买美豆。

话说出来很响,市场没跟。

价差不是一句话就能扳,运输不是动动手指就能快,交易对手最怕的是不确定。

财长贝森特这时站出来,点了句关税收入的主要来是中国,又补上关税暂停90天预计11月前再会面。

这套表态有安抚的味道,像在给球场边的看台发毛毯,风是挡了一点,风向没改。

穿插一个看不见的战场。

巴西这几年不是只靠天吃饭。

港口扩容、铁路接驳、远期信用开得更顺,粮商在FOB价和内河物流上磨了很多细节。

中国的采购策略也不再压在一条腿上,南美和美国的价差像两条绳,哪边松,手就往哪边用力。

关税战把政治风险写进美豆的贴水里,投机盘都变谨慎,主力资金不爱和政策赛跑。

再回到90天。

暂停已延长,窗口开着。

时间够签一个阶段性的东西,但要修补信任,九十天也显得短。

前一次类似的停战期还在2018到2019那会,彼时也有临时的采购换关税喘口气的安排。

几年过去,供应链把肌肉练在南美身上,习惯一旦养成,迁回就难了。

把视角换成中国压榨厂。

利润表里,豆粕、豆油的裂解价在眨眼,谁的FOB更划算,谁的基差给得更诚实。

装船线表上记着哪周能靠、能卸,船期如果靠稳,财务就敢多压一点仓。

人民币结算是个细节,也是个态度,交易成本和合规风险一起往下走。

有人问会不会回到美国一家独大的采购路径?

答案在风控模型里,不在口号里。

美国国内的政治力场又压过来。

农业州的选民看重确定性,选票不喜欢空头支票。

大豆协会代表的是一群实打实的经营者,他们在信里摆清了当下的痛点:秋收将至,中国仍未下未来几个月的美豆单,农户的财务压力正在放大。

特朗普团队若拿不出可验证的交易成果,这块票仓会发出杂音。

贝森特释放会面窗口的消息,更像是在给时间贴标签,劝大家先别慌。

插一段更硬的技术侧。

美豆与巴西豆的价差,受天气、汇率、运费、内陆物流四项叠加。

美湾到华南航线的运价如果继续高位,哪怕CBOT盘面有抬头,落地价也未必赢。

反过来,若南美碰上收割季降雨、港口拥堵,美豆的边际机会就会开个小口。

交易员盯的不是新闻标题,是基差瞬间跳动和装港排队的异常。

真有转向,先出现在港口摄像头里,而不是发布会里。

历史不是剧本,但会押下重音。

2018年起的那轮加征关税,把中国的采购路径硬生生拐了个弯,从此多元化成为默认设置。

俄乌带来的谷物通道震荡,也在侧面教育了买卖双方:不要把命运全押在一条航线上。

这一轮,如果再把确定性置换成话术,市场会用脚投票。

写到这里,情绪难免有点拧。

政策话术里有礼貌,交易桌上只认数字。

美国财长说对话良好,我宁愿看到一张带编号的采购合同。

协会说把大豆放到优先级,农户更希望银行经理点头,把短贷展期批下来。

中国买家没在打情感牌,打的是折算到吨的成本,和可控的到港节奏。

别忘了那句最朴素的风险提示:90天对农民的意义,是能不能把仓压过去;对谈判桌的意义,是能不能换来一段看得见的稳定周期。

美国若给出部分关税豁免+定量采购的组合拳,中国给一段阶段性配额,这局面能缓。

若仍停在我们谈得好的敘述层面,秋收后的美国内陆仓会更满,县域金融指标会更难看。

写成尾声,不做总结。

记个小本:大豆协会的警告信、订单南移到南美、关税暂停九十天、财政部长释放11月前再见面的口径、人民币结算在巴西的试点、路透那句数十亿美元的损失预期,这些点在地图上都亮着。

谁把它们连成线,谁就不至于在下个季度再写一封更急的信。

一句压轴,留给今天的观察:世界粮贸不听嗓门大小,只看谁把不确定性收窄。

等真正的船期落在表上,再谈胜负也不迟。

你更看重哪件东西先落地,是部分关税豁免的明文,还是阶段性采购的编号?

留言把你的理由摊在桌面上,我把反对意见准备好,咱们就事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