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几年,生意不好做,这事儿是真的。
零售专家黄碧云最近就说了,现在开店,不是奶茶就是咖啡,同质化竞争太狠,大家都在价格上死磕。
更扎心的是,老龄化社会加速,大爷大妈们都爱在家门口溜达,可家附近的店又满足不了他们。
商务部等9部门去年底发了个《关于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推动批发零售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计划》,这可不是随便说说,而是要动真格的。
文件里藏着未来生意的新方向:做“附近”的生意、做“搭伙”的生意、做“减少浪费”的生意,说白了,就是怎么在夹缝里求生存。
过去做生意,想着怎么把东西卖出去,现在得想想怎么帮街坊邻居解决问题。
累了一天不想做饭?
有些超市直接变身“社区食堂”,生鲜食材直接做成热菜,比外卖还划算。
东西坏了没地儿修?
干洗店辟出个角落,专门修拉链、缝裤脚,小生意也能带来大客流。
想多赚钱,光靠单打独斗肯定不行,得学会“搭伙”。
便利店和咖啡店合作就是个例子,咖啡店省了租金,便利店多了客源,简直双赢。
还有烘焙店,几家店合伙用一个中央厨房,分摊成本,各自卖不同口味,谁也不耽误谁。
药店生意不好做?
那就卖点“药食同源”的健康奶茶,没病也能来打个卡。
省钱才是硬道理,减少浪费才是关键。
蔬菜从地里到货架,用周转筐代替纸箱,能省下20%的运输成本。
现在做生意,光靠感觉可不行,得用数据说话。
餐厅怕老鼠?
装个AI摄像头,自动识别报警。
糕点店根据气温变化,用AI决定明天做什么口味,再也不用担心压货了。
最近,#社区食堂#的话题在网上吵翻了天。
有人觉得方便实惠,解决了上班族的吃饭难题;也有人觉得味道一般,选择太少,还不如自己做或者点外卖。
还有人担心食品安全问题,毕竟是吃进肚子里的东西,可马虎不得。
讲真,社区食堂这事儿,出发点是好的,但能不能真正做好,还得看细节。
食材新鲜不新鲜?
卫生条件过不过关?
口味能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
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社区食堂不能搞垄断,得给居民提供更多选择,才能真正把好事办好。
话说回来,要是能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在家门口就能吃到放心饭菜,那可真是太幸福了。
做生意,说白了就是解决问题。
当别人都在抱怨生意难做的时候,不如换个思路,看看身边有什么需求没被满足,想想怎么才能把资源整合起来,别再死抱着老黄历不放了。
现在,生意是越来越不好做了,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大家说对不对?
未来做生意的新思路,你学到了吗?
你觉得这些方法靠谱吗?
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