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刘峙、孙元良等人都看到了徐州的危机,是一种“恐惧的清醒”的话,那么,杜聿明的表现及思想,却有些“清醒的沉沦”意味了。
一贯以“善算”著称的杜聿明,这一次却失算了。第一,他没有算清自己的力量,也没有算清敌人的力量,他认为自己手里还有三个兵团10个军(其中第12军、第40军各一个师,算是一个军)20余万人马,尚可与解放军决一死战,他不知道此时华东野战军的人马早已超过了他们;第二,一直到黄百韬兵团被歼灭,杜聿明都没有考虑过撤退徐州的事,更没有预料到,再这样守下去,自己就成了王耀武、范汉杰第二;第三,此时,他的对手粟裕已经在徐州南孤山集、褚兰一带,构筑起工事,至少提前数日,开始准备阻击杜聿明集团南逃了。
此时的杜聿明,除了不停地从刘峙手中抽调兵马(指总预备队第74军和徐州“剿总”直属的第72军)之外,继续打已经没有实质性意义的增援黄百韬第7兵团战斗之外,便是宣传他们的“大捷”了。据杜聿明本人回忆,当时情况大抵有:
11月17日,潘塘遭遇战之后,解放军进攻碾庄圩的部队,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胜利,消灭黄百韬第7兵团只差最后一击了,于是就有计划地改变了阻击阵地,实施有步骤地退缩,减少阻击作战的伤亡,更有力地打击国民党军,并及时整补、整训在进攻、阻击作战中损失较大的部队,筹备下一步作战。但刘峙、杜聿明等人,却认为解放军坚持不下去了,在继续攻击的同时,却乘机大肆宣传起徐州“大捷”来。
当时,徐州满街张贴标语,张灯结彩,全城大放鞭炮,并向其他“剿总”、战区、省政府发出通电。令人尴尬的是,正在宣传“大捷”之时,黄百韬第7兵团却被歼灭了,黄百韬本人也含恨自杀成仁了。可是,已经打开了宣传大门的国民党一方,是刹不往车了,蒋介石在南京发表讲话,各大报社连篇累牍地大肆宣传徐州“大捷”。国民党政府并派张道藩为慰劳团团长,率副团长方治、团员及中外记者数十人来徐州劳军,携带了大批勋章、奖章及银圆等慰劳品。他们到徐州后还到第2兵团参观了战俘武器及“战绩”。
当时,有一位记者以怀疑的口气问杜聿明:“这样的大捷,黄百韬到哪里去了?”杜聿明回答说:“黄百韬回家休息去了。”
杜聿明哀叹说:“蒋介石集团上上下下就是这样可笑地自欺欺人,欺骗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以掩饰其反人民战争的失败。”
有关“徐东大捷”造假之事,众人多说是邱清泉、龚时英所为,宣传“徐东大捷”之事,众人多说是蒋介石、刘峙所为,似乎与杜聿明无关,其实不然。杜聿明在此事上,亦难辞其咎。因为杜聿明在“造假”上,是个“惯犯”。
当年,杜聿明率远征军兵败野人山,回到国内后损失惨重,为了掩盖其损兵折将,他竟然让邱清泉等人贿赂前来点验的钦差大臣黄维,让黄维给他们留点面子,少报些损失,结果被耿直的黄维掀了个仰八叉。
杜聿明任东北九省保安司令长官部司令长官时,为了撑面子,“吓唬”东北民主联军,竟然采取了“虚胖”手腕,连长成了营长,营长成了团长,团长成了师长,但是部队并没有增加。陈诚到东北后,好生整顿,才得以清除。
这就是历史,不应当为其以后的作为而清算掉他曾经不堪的过去。 #俗人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