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摊主?当你正和朋友聊天时,他突然来一句“现在不要聊天了,当下的任务是去前面打开一个塑料袋”。景德镇鸡排哥的顾客们对这样的场景再熟悉不过,这句看似命令的话却总能引发排队人群的笑声,有人调侃道:“别家排队是煎熬,在这儿排队像听相声,6元票价血赚。”
鸡排哥的摊位前每天都有二十多人排队,他能准确记住每个人的顺序和口味偏好。有熟客开玩笑说:“鸡排在你这儿比在我家冰箱还受重视。”他头也不抬地回应:“那可不,你冰箱里的鸡排会‘越狱’不?”这种即兴的幽默对话已经成为他服务的一部分。
每天下午四点半,无论队伍排得多长,他都会准时收摊前往学校门口。学生们享受专属优惠已经持续了七年,有家长计算过,这项优惠每年让他少赚的钱足以购买一辆电动车。但当被问及此事时,他表示:“钱可以再赚,孩子们的惦记买不来。”
他的定价规则也颇具特色:学生凭校徽优惠1元,而12点之后购买则要加收1元“迟到惩罚”。这种透明且带有游戏色彩的规则反而赢得了顾客的认同,有顾客在社交平台分享:“规则透明到想哭,比模糊定价踏实多了。”
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报告显示,2023年年轻人的“情绪消费”支出同比增长24%,越来越多人愿意为“心情爽”花钱。2025年,我国情绪消费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8%。
与鸡排哥相似,福建漳州的新农人林文海推出的“禁止蕉绿”水培香蕉成为网络爆款,这款产品最多时日销8万斤,月入200多万元。全聚德也推出了“好的鸭”挂件和“巨有面儿”鸭饼盒等注入社交基因的文创产品,有年轻消费者表示这些创新产品很合他们的心意。
面对突然的走红,鸡排哥拒绝了涨价建议和直播带货的邀请。他表示:“挣点基本工资就够”,并坚持不扩大经营规模。现在他的小摊由一家人共同经营,老婆管火候,老妈撒调料,形成了一种家庭协作模式。
城管部门对他的摊位采取了包容态度,不仅没有开罚单,还主动帮他申请固定摊位。执法人员曾蹲在摊边提醒:“避开校门更安全,我们帮你申请固定摊位。”这种管理方式既解决了经营难题,又维护了市容秩序。
有网友评价鸡排哥“用6块钱的鸡排给出了600元的情绪价值”。这种价值不仅体现在他的幽默互动上,更体现在他对品质的坚持中。他常说:“炸不到位,我是不会原谅我自己的。”即使每天要炸近千块鸡排,他依然坚持不把糊掉的鸡排卖给顾客。
《2025年轻人情绪消费趋势报告》指出,在Z世代的消费核心诉求中,社交需求和精神需求已经超过实用性。64%的消费者更加看重精神消费,追求消费的获得感、价值感和意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