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声音,碾碎石头的声音,嘎吱…嘎吱…越来越清楚了。库皮扬斯克火车站的空气里,那股子烧焦的金属和硝烟味儿,浓得呛人,直往人肺里钻。废墟里头,乌军那个连剩下的几十号人,一个个跟鹌鹑似的缩着,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听。听着俄国人的装甲车,一点点碾过来,500米,也许更近。
说真的,他们打得够本了。这帮守军简直是把这个车站玩成了精,地上地下的,愣是给捣鼓成了一个要命的迷宫。城市的下水道,废弃的管网,还有地面上那些被炸得乱七八糟的仓库,你根本不知道他们会从哪个耗子洞里钻出来。他们的FPV无人机,我的天,那玩意儿就像捅了马蜂窝,一群一群地扑出来,追着俄军的突击小组炸。想冲站台?没门。每个路口都被交叉火力咬得死死的,谁露头谁就得留下点零件。
可俄国人这次好像根本就没打算跟你玩什么正面冲锋。
他们干了件特别糙,但又特别狠的事。一支特种部队,就趁着天黑,推着那种最简单的、工地里常见的小破车,一头扎进了废弃的输油管道。你敢信吗?那黑灯瞎火、又窄又闷的管子里,这帮人硬是猫了四天四夜。等他们从另一头爬出来,嘿,人已经到了乌军的鼻子底下。
这还不算完。地面上的坦克也没傻等着,它们学精了。在无人机的指引下,它们不再直愣愣地冲大路,而是像一只只知道找缝隙的铁刺猬,专门从居民楼之间的空当里一点点往前拱,就这么拱,一天也能稳稳当当往前推个800米。
乌军这边呢,是真的难。亚速旅的那些“宝贝疙瘩”?根本过不来。那条通往库皮扬斯克的P07公路,早就被俄军的远程炮火给掐死了,炸得跟月球表面似的。补给车队没办法,只能玩命去闯那些乡下的小土路。十几辆车组成的车队,一头扎进去,躲着炮弹,躲着无人机,最后能开到地方的,往往就剩下那么三四辆。弹药,就这么一天比一天少,少到让人心里发慌。
拉锯战嘛,谁都疼。有个被抓到的俄国兵就说,他们连打了三天,一百多号人打到最后就剩十几个。可乌军这边,是疼到骨头里了。整个城区被切得七零八落,剩下的部队被死死地压缩在医院大楼那一小块地方,防线上一个三公里宽的大口子,血淋淋地敞着,根本堵不上。
当守军还在为最后一箱子弹跟谁用而争吵时,俄国人的苏-34来了。那玩意儿飞得高高的,你甚至都懒得抬头去看。可它扔下来的东西,不一样。那颗叫FAB-1500的大家伙,足足一吨半重,带着滑翔翼,就那么悄无声息地滑过来,直到最后才发出那种撕裂空气的尖啸。
作为据点的那栋楼,什么钢筋混凝土,什么层层楼板,在它面前就跟纸糊的一样,直接被砸了个对穿。然后才是真正的恐怖,紧跟着的温压弹二次爆炸,轰的一下,那个密闭空间里所有的氧气,瞬间就被抽空了。被困在楼里那群乌军士兵,可能连窒息的痛苦都来不及感觉到,整个人就像被一股看不见的力量给“吸”干了,生命就这么没了。
这就是现在这场仗的新玩法。
这种加了滑翔套件的“神器”炸弹,俄国人玩上瘾了。它们能从50公里外扔过来,精确度高到能“钻窗户”。而且这玩意儿不是偶尔用一下,是当炮弹在用。从今年开始,一个月就往乌军阵地上扔三千到五千枚。乌军手里的S-200防空系统?老古董了。爱国者?升级版在哪儿还不知道呢。所以他们只能干看着,眼睁睁地看着天上跟下冰雹一样,一根根“铁榔头”往下掉。
库皮扬斯克的战斗,明明白白地告诉你,俄军变了。他们现在玩的是一套组合拳,“低科技消耗战”加“高科技点杀”。以前那些金贵的苏-30、苏-35战斗机,现在很少会傻乎乎地飞到前线玩低空突防了,甚至被派去黑海对付那些根本不值钱的无人艇,那费效比低得让人想笑。
反倒是以前谁都瞧不上的“小玩意儿”——FPV无人机,成了现在的性价比之王。它便宜,它灵活,它无孔不入。对付那些藏在散兵坑和地堡里的士兵,这东西比战斗机扔几枚炸弹有效率多了。而像FAB-1500这种高科技大杀器呢,就留着干最重要的活儿,专门用来砸最硬的乌龟壳,一锤定音。
站台钟楼上的指针,永远停在了爆炸的那一刻。乌克兰守军发出的最后一份电报,内容短得让人心寒:“弹药耗尽,正在转移”。可他们又能转移到哪儿去呢?无路可退了。俄军拿下了火车站,下一个目标就是奥斯科尔河上的桥。那座桥一旦丢了,乌军的第92和93旅就成了瓮中之鳖,退路一断,整个东北战线等于被人掐住了脖子。
这场战斗就像个冷酷的笑话,它提醒着每一个人,在这个现代战争的绞肉机里,决定你生死的,可能不是什么高大上的战略,而是一辆在黑暗管道里吱嘎作响的破推车,或是一枚从你看不见的地方悠悠飘来的一吨半重的铁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