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际上发生了一件事,值得我们大家好好聊一聊。
这事儿的主角有两个,一个是咱们印象里那个种满郁金香、到处是风车的国家——荷兰,另一个是一家被我们中国公司收购了的芯片企业。
按理说,一个主权国家,一个商业公司,井水不犯河水。
可偏偏荷兰政府突然对这家中资企业动了手,手段还挺激烈。
很多人就纳闷了,荷兰这是唱的哪一出?
是它自己看不惯,还是背后有人在指使?
这么一折腾,最后到底是谁吃了亏,谁又占了便宜呢?
这背后的一连串反应,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环扣一环,把美国都给牵扯进来了。
事情得从一家名叫安世半导体的公司说起。
这家公司咱们普通人可能不太熟,但在行业里,它可是个重量级选手。
简单来说,它就是生产各种电子设备里那种最基础、但又必不可少的芯片,尤其是在汽车芯片这个领域,它的市场占有率非常高,全球很多知名汽车品牌都离不开它的产品。
这家公司原本是荷兰的,后来被我们中国一家叫做闻泰科技的公司,花了真金白银,通过正常的商业程序给全资收购了。
这本来是一件很平常的商业并购案,买卖双方都同意,手续也都合法。
可就在2023年下半年,情况突然变了。
荷兰政府毫无预兆地出手了,而且一出手就是组合拳。
他们先是给安世半导体下了一道命令,要求这家公司在一年之内,不能进行任何资产买卖、不能转让知识产权、不能调整业务,甚至连公司里的人员都不能随便动。
这就好比你买了一套房子,房产证都是你的了,结果突然有人在你家门口拉了条警戒线,告诉你一年内这房子你啥也不能干,不能装修也不能出租,这不是明摆着不让你正常行使所有权吗?
更厉害的还在后面。
荷兰的企业法庭直接派了一个跟公司完全没关系的外国人,空降到了公司的管理层,而且还给了他很大的决策权。
与此同时,我们中国的闻泰科技作为公司的实际主人,它在安世半导体的相关职务也被暂停了。
这一套操作下来,意思已经非常明显了,就是要把这家公司的实际控制权,从中国人手里给夺回去。
荷兰政府为什么要这么干呢?
他们给出的官方理由非常含糊,就说是“公司内部存在严重问题”。
但是具体是什么问题,有什么证据,能拿出什么细节来证明?
荷兰方面什么都说不出来。
这就让人觉得很奇怪了,一家运营得好好的全球性大公司,你说它有问题就有问题,连个像样的解释都没有,就把人家的管理层给换了,这在全球商业社会里都是非常罕见的,也完全不符合大家对荷兰这个老牌发达国家法治精神的印象。
事情既然反常,背后肯定有原因。
大家顺着线索一查,很快就发现,这事儿跟大洋彼岸的美国脱不了干系。
我们把时间往前倒一倒,就能看到一条清晰的脉络。
在荷兰动手前的几个月,美国方面就一直在琢磨怎么加码对中国芯片产业的打压。
那时候,美国就特意找荷兰聊过,而且点名提到了安世半导体,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这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是中国人,这让我们很不爽,如果你们想让这家公司好过,最好把领导层换一换。
然后,到了9月底,巧合就来了。
9月29号,美国政府宣布对闻泰科技的另一家子公司实施出口管制。
紧接着,就在第二天,9月30号,荷兰政府就对安世半导体动手了。
这个时间点卡得如此精准,前一天美国刚动手,第二天荷兰就跟上,要说这里面没有关联,恐怕没人会相信。
更有意思的是荷兰自己的表态。
他们一方面极力否认自己受到了美国的压力,说这是他们自己的决定;可另一方面,每次出来回应这件事,三句话不离美国。
这种行为其实很能说明问题,就像一个做了亏心事的人,越是想撇清什么,就越是会把那件事挂在嘴边。
很多人分析,荷兰这么做,很可能是在向美国传递信号,意思是:“大哥,你看,我已经按你的意思办了,现在场面有点不好收拾,你是不是该出来帮我说说话,给我撑撑腰?”
荷兰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
他们可能以为自己是在中美竞争中选对了边,能讨好美国,顺便还能把一家优质企业给“抢”回来。
但他们完全没算到,这一步棋走出去,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麻烦。
首先发难的,就是那些等着芯片用的企业,尤其是欧美国家的汽车巨头们。
现在的汽车越来越智能,对芯片的依赖性极高,一辆车上要用成百上千颗芯片。
安世半导体又是汽车芯片的重要供应商,它一出问题,下游的汽车厂生产线就可能要停摆。
所以,消息一出来,德国、美国的那些大型车企就急了,纷纷向荷兰政府施压,要求他们尽快解决问题,别影响到芯片供应,否则后果很严重。
有媒体甚至报道说,如果安世的芯片供应中断,美国的汽车工厂可能连一个月都撑不下去。
到那个时候,荷兰可就成了众矢之的了。
面对巨大的外部压力,我们中国这边也采取了反制措施。
我们的做法非常聪明,没有搞一刀切的报复,而是打蛇打七寸,非常精准。
我们宣布,限制安世半导体在中国的工厂和分包商,出口某些在中国完成生产的成品和半成品。
这一招为什么厉害呢?
因为全球化的今天,一个产品的生产链条是分布在世界各地的。
安世的芯片,可能设计在欧洲,制造晶圆在别的地方,但最后一道非常关键的工序——封装和测试,也就是把芯片做成最终成品的那一步,绝大部分都是在中国完成的。
我们的禁令,就等于卡住了这最后一道关口。
你前面所有的工序都完成了,但就是出不了厂,变不成可以销售的产品,那之前所有的投入都白费了。
这一招,直接掐住了安世半导体的咽喉。
这下子,荷兰彻底坐不住了,很快就表示愿意和中方进行谈判。
现实的压力让它不得不低头。
但这还不是最让荷兰害怕的。
真正让他们感到后背发凉的,是另一件事,这件事关系到荷兰的“国宝级”企业——阿斯麦(ASML)。
我们都知道,荷兰能在全球半导体行业里有这么高的地位,靠的就是阿斯麦。
这家公司生产全世界最顶尖的光刻机,是制造高端芯片不可或缺的设备。
可以说,阿斯麦就是荷兰的经济命根子,也是它在国际舞台上说话有分量的底气所在。
但是,再牛的机器,也得有原材料才能生产。
光刻机的制造过程中,需要用到一种非常关键的战略资源,那就是稀土。
而在稀土这个领域,我们中国在全球的供应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就在这起事件发酵的同时,我们国家也更新了出口管制清单,将稀土相关产品纳入了严格的出口许可管理。
这意味着,以后谁想从中国进口稀土,就没那么容易了。
这个举动虽然没有直接点名阿斯麦,但传递出的信号已经足够清晰:你可以用政治手段干预我的企业,那我同样也可以用我手里的经济牌,来影响你的核心产业。
如果稀土供应出了问题,阿斯麦的光刻机生产都可能停摆,那它手里的王牌也就打不出去了。
荷兰和美国当初或许认为,拿捏安世半导体,可以逼迫中国在技术上让步,结果没想到,这记打出去的拳头,最后以更快的速度弹了回来,打在了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