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船队强闯加沙封锁!以军无人机突袭,地中海剑拔弩张!

发布日期:2025-10-10 17:31    点击次数:164

到2025年9月下旬,有一只叫“全球坚韧船队”的国际救援力量,在希腊海域干了几天船只维修,然后就直奔加沙方向去了。

这支船队规模不算小,总共有50艘民用船,船员来自好几个国家。里面有瑞典的气候活动家格蕾塔·通贝里,也有欧洲议会的官员,像比利时、法国、爱尔兰这些国家的人也都纷纷加入了。

他们专门在社交平台上发了个动态,说“加沙的兄弟姐妹们,我们扬帆满怀希望,你们的坚韧是我们的方向标”,核心目的就是想把人道主义援助物资送到加沙地带。对于以色列之前的警告,他们根本没打算听从。

加沙那边的情势真的挺不妙的,局势挺糟糕的。

联合国最近指出,那里很多人都吃不上饭,药品也严重不足,超过230万人生活得挺困难的。

以色列这边一直强调,出于与巴勒斯坦的哈马斯在沿海地区发生冲突,所以实行海上封锁是合法的措施,主要是为了保障国家安全。

原本还想着两边能凑合着找到个妥协的办法,没想到意大利这边第一个跳出来提出了个方案,真是出乎意料。

意大利外交部长安东尼奥·塔亚尼提议,让船队先把物资送到塞浦路斯,然后由罗马天主教会负责在加沙进行分发。

以色列倒是同意了这个方案,可船队直接拒绝了。

我觉得船队拒绝也挺有道理的,之前那种中转的事儿也遇过,比如从塞浦路斯送物资到加沙,整个过程得十多天,有些容易变坏的食品根本来不及送到人手里头。

塔亚尼也没啥藏着掖着的,把风险说得明明白白,跟记者说“靠近以色列水域挺危险的,强制封锁不是闹着玩的”,还特别发信息提醒船队里的意大利人,让他们别再往前走了。

无人机夜袭、通信被扰,船队刚出发就遇“麻烦”

这边协议还没谈妥,船队才刚出发没多久就遇上了麻烦事。

在希腊克里特岛周边的国际海域,那帮船刚出发没多久,就被无人机袭击了,同时通信也被干扰了。

好几条船都遭了点儿损伤,幸亏没人受伤,算是打了个保票。

船队的领头人坚决说是以色列搞的,可以放军方到现在还没做出个回应。

起初我还觉得可能只是碰巧遇上的事情,但细想一下,以色列早就放话了,说会用一切手段阻止船队抵达加沙。

这次攻击不仅把船炸了,还搞了通信干扰,明显是不想让船队把消息传出去啊。

从“嘴上警告”到“真动手”的变化,确实让人担心啊,要是真有船出了啥大事,局面就很可能变得难以控制。

以色列外交部总司长埃登也事儿挺硬的,他说要是船队不愿意在塞浦路斯卸货,坚决要继续前行,那后果得自担。

不过,以色列这边的担心也不能忽略,他们一直在强调封锁是因为和哈马斯打仗的缘故。

以前在2010年发生过“蓝色马尔马拉号”事件,那会儿以色列海军拦船队的时候,出了一些人命,事后舆论压力也是特别大。

这次他们尽管态度挺强硬,但看得出来也在想避免重蹈以前的覆辙,至少没有派海军去硬碰硬,反而用无人机来应对。

反正呢,船队得把援助送到,以色列也得确保安全,两边的冲突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决的事。

意西派舰救援不“参战”,地中海局势就怕“擦枪走火”

眼瞧着局势愈发紧绷,意大利和西班牙都出手了,派出了海军舰队奔赴相关海域。

不过呢,他们两个都说得很明白,这些船只仅仅是用来救援的,不打算展开任何军事打击。

意大利特别强调了,“无论怎么情况,都不会进行防御或进攻性质的军事行动”,就是说他们主要担心会卷入冲突,主要是为了在万一出事的时候能保护好自己国家的人员,还能做一些人道救援的工作。

照这么看,欧盟那边的立场其实挺直白的,就是不希望把事儿搞得太大。

其实没有直接派人,但他们也通过外交途径呼吁各方保持冷静,还支持了意西派船进行救援的做法。

毕竟地中海一带全都是欧盟国家,要是船队跟以色列闹起来,弄得周边国家也卷进来,那就麻烦大啦。

再说了,土耳其、埃及这些邻近国家也一直盯着那片海域呢。土耳其之前就给加沙送过东西,这次说不定也在偷偷留意那支船队的动向。

目前,最难堪的还是加沙的普通民众。

这些船队想送点援助过去,可偏偏被以色列拦了下来;以色列担心哈马斯利用援助搞事,也不敢轻易放宽封锁。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和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与工程处一直在呼吁,希望各方能够为加沙开个安全的人道通道,别让救援工作中断。

不管是哪一方,都该多考虑一下加沙人的情况,援助本身是为了帮人,封锁则是为了保障安全,但如果到头来人没救成,安全也没怎么保障,那这事儿就没啥价值了。

目前的局势大致有三种可能:要么是船队跟以色列真碰上了冲突,要么是经过联合国调解,双方同意在塞浦路斯换乘,但希望把分发速度赶快点,另外一种可能就是船队觉得有危险,只能选择返航。

不管最终怎么定,都盼着能赶快得出个说法。

毕竟加沙那边的人实在等不了援助,地中海的局势也扛不了太久的紧张。

其实,人道主义的需求和国家安全都挺重要的,不过关键是得找到个折中的办法,不能让老百姓在中间吃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