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CE“再败一城”,美洲小国也不买了?至于原因:确实很无语

发布日期:2025-07-21 10:31    点击次数:140

在国际军火市场,一桩看似稳赢的买卖,最终却走向了最令人费解的结局。

主角,是中国的新锐战机歼-10CE。

它在实战中打出了震惊世界的战绩,证明了自己足以与西方顶尖战机一较高下。

当它以极具诱惑力的价格摆在急需换装的哥伦比亚面前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笔交易已是囊中之物。

现实却开了一个冰冷的玩笑。

哥伦比亚最终的选择,让这笔交易的逻辑链条彻底断裂。

这背后,究竟是战机性能的考量,还是金钱的博弈?

一份无法拒绝的“完美报价”

不久前,在印巴上空的激烈交锋中,巴基斯坦空军装备的歼-10CE一战成名,据报道其击落了号称“最强四代半”的法国“阵风”战机,这一战绩让歼-10CE的性能参数瞬间变得无比鲜活。

它不再是纸面上的数据,而是经过实战检验的空中利器。

恰逢此刻,南美国家哥伦比亚正为自己的空中力量老化而焦虑。

其空军主力,还是服役了数十年的以色列“幼狮”战机,在面对邻国委内瑞拉装备的俄制苏-30MKK和美制F-16时,早已力不从心。

更新换代,迫在眉睫。

中国的推销正是在这个当口出现的。

在哥伦比亚总统古斯塔沃·佩特罗访华期间,中方提出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方案,出售歼-10CE,单价据称低至约4000万美元。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它不仅远低于西方动辄上亿美元的同类产品,甚至比中巴联合研制的“枭龙”战机高配版还要便宜。

性能顶尖,价格探底,还有实战光环加持。

面对这份几乎不可能被拒绝的报价,佩特罗总统当场“表示了浓厚兴趣”。

从任何商业逻辑来看,这笔交易都应该迅速敲定。

一个竖起大拇指的决定性瞬间

外交场合的“浓厚兴趣”,往往只是礼貌的开场白。

佩特罗总统回国后,采购歼-10CE一事便如石沉大海,再无下文。

真正的答案,出现在不久后的一场航展上。

在哥伦比亚安蒂奥基亚省,瑞典的JAS-39“鹰狮”战斗机正在进行精彩的飞行表演。

比战机更引人注目的,是观众席上的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

他亲自爬进了“鹰狮”的驾驶舱,面对媒体镜头,毫不犹豫地竖起了大拇指。

这个动作,胜过千言万语。

它是一个清晰无比的政治信号,预示着哥伦比亚真正的选择。

果不其然,哥伦比亚军方人士随后便透露,将在9月份签署购买16到24架“鹰狮”战机的协议。

“鹰狮”同样是一款性能出色的战机,但它的价格标签却远不如歼-10CE那般“亲民”,单价在9300万到1.02亿美元之间,几乎是歼-10CE的两到三倍。

哥伦比亚放弃了物美价廉的歼-10CE,转而拥抱价格昂贵的“鹰狮”,这个看似违背常理的决定,让所有关注者都感到了困惑。

地图上的“后院”,看不见的红线

要解开这个谜团,视线必须从战机本身移开,投向更广阔的地缘政治版图。

哥伦比亚,地处南美,这里历来被美国视为自己的“后院”。

在这个区域内,任何重大的军事采购,从来都不是一个国家可以自主决定的商业行为,而是一场需要获得美国默许的政治站队。

哥伦比亚是美国在南美洲最重要的盟友之一,其军事体系长期与美国和北约深度绑定。

从飞行员的训练模式,到后勤维护的标准,再到作战指挥的网络,都完全建立在美式装备体系之上。

这种深度的捆绑,形成了一种强大的“路径依赖”。

如果哥伦比亚选择采购歼-10CE,这不仅仅是买几十架飞机那么简单。

它意味着军事上向中国靠拢,意味着要将自己整个空军的作战体系从熟悉的“美式频道”切换到陌生的“中式频道”。

这种举动,在美国眼中,无异于在其势力范围内打开一个缺口。

这是华盛顿绝对无法接受的。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阿根廷曾有意采购“枭龙”战机,最终却因英国以弹射座椅断供相威胁而作罢。

在军火交易的世界里,武器从来都附带着国籍和政治立场。

体系之困,一架飞机的背后是一整套生态

除了地缘政治的巨大压力,哥伦比亚的选择背后还有着极为现实的军事考量。

现代空战,早已不是单机性能的对决,而是整个作战体系的较量。

一架先进战机,如果不能无缝融入已有的指挥、通信、情报和后勤网络,其战斗力将大打折扣。

采购美制F-16或带有美国发动机的瑞典“鹰狮”,哥伦比亚空军可以实现无缝衔接。

飞行员几乎不用改变操作习惯,地勤人员的维护流程也大同小异,现有的弹药库、零配件供应链可以继续使用。

这大大降低了转换成本和战斗力空窗期的风险。

反观歼-10CE,尽管单机性能优越,但它背后是一套完全不同的东方作战体系。

中国在推销时,或许可以提供战机本身,但能否提供一整套涵盖防空网络整合、指挥系统升级、长期战术培训的完整“生态系统”,并帮助哥伦比亚完成这种伤筋动骨的切换,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

最终,哥伦比亚的选择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对于许多中小国家而言,采购武器从来不是在货架上挑选最优商品。

它更像是在几个固定的“生态系统”中,选择一个自己能够加入,也“被允许”加入的阵营。

歼-10CE的这次出局,它输掉的不是性能,也不是价格,而是进入赛场的资格。

这笔交易的结局,从哥伦比亚的地理位置被确定的那一刻起,或许就已经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