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军队眼里的中国军队电子战水平,是个从近乎看不上眼到不得不严肃对待甚至在某些方面感到棘手的剧烈转变过程。
这个过程充满了中国军队知耻后勇的追赶,也揭示了现代战争中制电磁权就是制空权、制信息权甚至制胜权的残酷真理。
别再被网上那些要么一味贬低要么过度吹嘘的“评书派”或“科普派”给忽悠了,真实的情况远比这复杂得多。
简单说,九十年代那会儿,在美国军队的真实操作经验里,中国电子战确实是个可以随便拿捏的“软柿子”,搞起干扰压制轻轻松松;但现在,美国人心里头清楚得很,形势已经不同了,中国这块硬骨头变得相当难啃,甚至在某些特定场景下,还能让美国人吃不了兜着走。
为啥这么说?咱们掰开揉碎看看美国人亲身经历过或者反复推演验证过的事儿就明白了。
回想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那会儿中国军队的电子战能力,在美国海军“小鹰”号航母那群飞行员眼里,简直就像是过家家的玩具。
1994年那会儿在黄海,美国人开着当时最先进的EA-6B电子战飞机跑来找事儿,直接在咱们山东青岛那片防空雷达屏幕上变魔术,凭空“画”出来一百多架“敌机”。
咱们的雷达真就信了,歼-7战机紧急升空一通好找,结果连个影子都没抓着,白费力气还被看了笑话。
这还没完,“小鹰”号南下之后胆子更肥,在南京军区又搞了个更大的“恶作剧”,直接在人家雷达上搞出七百多架飞机的假信号!亏得那次咱们稍微清醒了点,只派了两架飞机上去瞅瞅,但整个指挥体系和作战部署被打乱瘫痪,这是不争的事实,美军报告里肯定偷着乐地记录着呢,这就是著名的“94华南空情异常事件”。
到了96年台海紧张那会儿,美国人估计是玩上瘾了,又是“小鹰”号,又是EA-6B,这次直接奔着咱们东南沿海重要的演习来了,大范围的雷达和通信干扰一起上,甚至还伪造F-16战机深入内陆的信号,搞得咱们非常被动。
美国人当时有这个底气,看了一圈中国手里能用的家伙什儿,老旧的轰电-5、轰干-5电子战机,充其量是苏联五十年代水平古董的改进版,干扰手段落后,频率窄、功率弱,在人家装备着先进滤波技术的雷达面前,丢再多锡箔条效果也有限,也就制造条金属走廊吓唬吓唬鸟。
那时候咱们也有几架图-4电战机,但也早退光了。
好不容易搞出来的轰电-6,虽然用了集成电路,干扰能力翻了几倍,算是勉强能用,但在美国那些电子战老手眼里,还是不够看的,干扰人家先进雷达的效果也很勉强。
美国人打仗,特别讲究体系化。
九十年代那会儿美军推演如果真在台海打起来,那简直就是对当时的中国电子战系统的一次全方位“降维打击”。
他们的推演剧本写得特别细致:战争还没打响,人家的间谍卫星满天飞,RC-135、U-2这些高空侦察机跟幽灵似的转悠,还有一堆地面的监听站和海上的侦察船,专门干一件事,把中国所有陆基海基雷达的频率点、工作模式、信号特征,像蚂蚁搬家一样偷偷测个精光,连一点细微的差别都不放过。
这情报搞到手,就等于把中国防空体系的家底摸透了。
真打起来呢?EA-6B舰载电子战机开路先锋,找准中国雷达的频率猛灌干扰信号,让屏幕直接糊成一片雪花,啥也看不见。
EC-130H这大块头通信干扰机就在外圈遛弯,直接把你20兆到1000兆赫这段重要通信频道给封死,你喊破喉咙后面也听不见。
接着,“野鼬鼠”反辐射飞机上场,专门逮着开机搜索的防空雷达,反辐射导弹就等着点名。
美国的攻击机群自己还带着干扰吊舱,被雷达锁定了就扔干扰弹、猛做机动规避导弹。
他们连红旗-2防空导弹怎么工作都研究透了:目标指示雷达引导,制导雷达跟踪锁定,计算射击方案发射导弹。
在美军眼里,这些流程就成了可预测、可干扰的步骤。
对付红旗-2营,美军认为只要在攻击机群冲进来前几分钟,派“野鼬鼠”用反辐射导弹逼着你关机不敢开机,他们的机群就能大摇大摆过去,等你再敢开机,人家掩护的EA-6B又上来撒箔条搞干扰,让你真假难辨。
更吓人的是美军那会儿还掌握了EMP电磁脉冲炸弹这种大杀器,B-2或F-117偷偷摸摸溜进来扔一颗,爆炸范围里所有电子设备立时趴窝,电台、雷达、电脑全报销,指挥系统瞬间失灵,再来点石墨炸弹把电力系统搞瘫痪,整个防御体系就得陷入彻底瘫痪。
在美军眼里,这就是一场电子绞杀战,中国军队在九十年代面对这套组合拳,确实没啥还手之力,被动挨打是事实。
科索沃战争更是美军电子战的全球直播秀,他们搞得出动三万多架次只损失两架飞机的“神迹”,背后就是电子战体系全程保驾护航。
但美国人这种在电子战上的嚣张气焰,随着时间推移,特别是最近十多年,那是实实在在被中国军队的快速追赶给浇灭了。
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这盆盆冰水泼在脸上,让中国彻底醒了:没有制电磁权,你就是有再先进的飞机导弹也白搭。
这痛定思痛后的追赶,是真下了血本也真见了成效的。
美国人从情报分析到实战推演都发现,中国在电子战领域的投入和产出,让他们再也不敢轻易说“不堪一击”这四个字了。
中国空军的追赶先从大飞机平台开始,把图-154客机改装成了图-154MD电子侦察机,像个空中吸尘器一样疯狂搜集各种电子情报。
接着就是规模宏大的“高新工程”,把运-8、运-9平台彻底玩出花了,搞出了高新1号、2号(电子对抗侦察、情报搜集)、高新3号(海军电子干扰)、高新8号(海军综合作战)等一系列专用电子战机。
这些飞机各有分工,大的负责在后方监听截获信号、精准定位辐射源,建立庞大数据库;战时快速对比分析,指挥干扰机去精确压制。
美军知道,这些大型电子战飞机虽然滞空时间长,能背的设备多,但在靠近前线时就是个慢靶子,所以在推演中,美军会想办法先压制甚至干掉这些节点。
然而,中国解决前线战术级电子战短板的大招在2015年左右让美军真紧张了,那就是歼-16D。
这东西在美国人(尤其是海军航空兵)眼里,简直是冲着他们的宝贝EA-18G“咆哮者”去的。
美国人研究后承认,歼-16D不是简单的把吊舱挂在多用途战机下面那种凑合货,而是深度魔改的专职选手:削了炮管子用来装先进通信对抗系统;雷达位置往前挪了,给电子战处理器腾地方;翼尖那对长天线更扎眼,里头是高精度的战术接收机,能提供180度监视范围,用的短基线干涉仪定位特别准。
美军尤其重视的是歼-16D的电子干扰能力,宽频带覆盖不说,还能用波束合成技术把干扰信号和雷达波揉在一起,射程又远功率又大,在80公里外就能用强干扰把对方战机雷达的探测距离腰斩大半。
不仅能压制,还能欺骗,搞一堆假目标糊弄人。
更关键的是,它能带着“鹰击-91”或CM-102反辐射导弹随时准备点杀发现的雷达源。
对美军来说,歼-16D的出现意味着中国空军拥有了和美国EA-18G同等甚至更具威胁(考虑到平台更大可能载荷更足)的近距随队干扰/防空压制平台,成了真正意义上让对手“胆寒”的进攻性力量。
这十多年的发展结果,实实在在地反映在美军最新的推演剧本里。
美国人现在已经不敢再把解放军电子战能力当空气了。
他们的推演里,冲突爆发会怎么演化?首先,他们想象解放军的915型电子侦察舰(当然这名字是他们情报上可能掌握的)会像幽灵一样在敏感海域游弋,不声不响地把对手雷达信号的所有参数特征摸得清清楚楚。
然后,类似“高新11号”(美军推演使用的代称或分析模型)这样的电子战飞机率先发难,不再是用简单粗暴的噪声去盖台子,而是精准地往对方的雷达天线或通信系统里“注射”特定设计的电子脉冲,你可以想象成一种“电子病毒”,内置了恶意算法甚至后门程序。
这波操作有多毒?美军推演结果认为这种攻击可能深入敌防空雷达网络内部,不是让它雪花屏那么简单,而是直接干扰欺骗关键参数,极端情况下甚至能冒充管理员取得控制权,植入木马搞瘫整个网络。
推演里接着描述战场空间遭受多维度压制:先是莫名其妙大范围停电,接着手机没信号,交通瘫痪,股市爆跌,电台电视开始播假信息,手机短信收到劝降命令(这在美军报告里被视作典型的心理战+电子战结合样本)。
与此同时,更高功率的电子战机进行同频压制,预警雷达、火控雷达屏幕被噪音彻底覆盖。
专门压制通信的飞机开始工作,切断20-1000兆赫的所有重要通信频段。
这时,携带反辐射导弹的歼-10C或成群的自杀无人机开始狩猎那些胆敢开机的雷达站。
伴随着导弹升空,大量的无线电引信干扰装置被空爆弹撒布开来,让你“爱国者”导弹的近炸引信失效。
远程火箭弹和弹道导弹雨点般砸向关键港口和军用机场。
美军当然不会袖手旁观,第七舰队航母战斗群肯定会来干预。
但美军最新的推演推不下去了!因为在他们的剧本里,一旦介入,就会遭到中国体系化的电子反制:天上的同步轨道卫星持续发出伪装成美军GPS的假信号,让你航速减慢还走不准;E-2C预警机刚起飞就被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小型(尤其是无人机平台的)敌我识别干扰源“糊一脸”,虽然能看到战场态势,但分辨不出谁是自己人;卫星通信线路被强功率定点干扰掐断;舰载的数据链通信被压制得厉害,有效通信距离从50公里骤然缩到不足5公里,部队和指挥中心瞬间“失联”。
美军虽然自信其最保命的Link-16战术数据链(跳频、扩频、加密都用上了)抗干扰性强,但发现空中管制用的Link-4A链却成了软肋,一旦被强力干扰,飞机上的导航会乱套,电台里全是噪音,只能切换到最原始的低速短波电台勉强保持最低程度的联系。
接着,推演里最让美军冒冷汗的场面出现了:一枚“电磁脉冲弹头”在高空爆炸,瞬间让爆心下方大片区域成为电子“坟墓”,什么雷达通信设备统统过载烧毁变成废铁。
最要命的是,此时东风-21D这种弹道反舰导弹会对电子设备瘫痪、防空能力基本归零的美军航母发起致命攻击!推演到这里,美国人心里明白得很,舰队干涉行动很可能以失败告终,损失个把航母绝对是无法承受之痛。
美军可能不死心,会用潜艇和轰炸机发射巡航导弹袭击中国沿海的民用设施(输油管、电厂等)试图逼中国收手。
但推演结果也令人沮丧:美军赖以自傲的EA-18G“咆哮者”电子战机,无法在拥有隐形能力的歼-20的活动半径内有效生存,它们携带的干扰吊舱功率也难以对中国后方的大型预警雷达构成实质性威胁。
美舰的AN/SLQ-32(V)5这类防御性电子战系统能很好地保护自己不被导弹打,但指望它去有效压制中国的预警机和地面大功率雷达?美军内部评估认为,这种防御性电战系统缺乏进攻性压制能力,效果有限。
在缺乏有效电子干扰掩护的情况下,美军巡航导弹面临的将是完整运作的中国多层次防空体系,被拦截下来的可能性极高。
这个干预计划最终很可能变成一场得不偿失的失败冒险。
所以说,美国军队现在眼里的中国电子战水平,绝对不是什么“不堪一击”或者“遥遥领先”的简单标签能概括的。
这是经过几十年卧薪尝胆发展起来的能力,结合了大量自主技术突破。
真实的电子战高度保密,很多内幕永远不会公开。
但美军通过研究中国发展脉络、分析公开装备、进行战争推演,得出的结论非常明确:过去那个电子战领域的巨大鸿沟,已经被中国军队顽强地填平了。
现在是某种程度的“势均力敌”,技术水准拉得很近。
这种平衡后面,是地缘位置带来的“主场优势”较量实战经验积累的差距。
中国在靠近大陆的第一岛链,靠着大陆腹地的庞大力量做后盾,电子战能力能够充分发挥,足以让美军的干涉成本高到无法承受(这就是为什么推演里美军航母和机群的干扰都失效了)。
但美国人心里也打着自己的算盘:一旦战场推远到第二岛链甚至更远的地方,距离中国大陆远了,美军在电子战的实战运用、体系磨合以及平台数量上的老道经验就开始显现价值,而中国的地理优势则会相对减弱。
但无论如何,美国人再也无法忽略或轻视中国军队在电子战领域的存在和力量。
那些发生在九十年代的轻松压制故事,只停留在旧报告和档案里了;今天美军电子战飞行员和技术人员接到任务简报时,必然会把解放军的电子战对抗能力作为重点考量的重大威胁因素。
这个转变,比任何口号都更能说明真实的中国军队电子战水平,在美国军队心目中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