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上合外长会的机会,伊朗外长带着任务来北京。接下来的路怎么走,伊朗要问问中方的意见。
(阿拉格奇带着两大任务访华)
7月14日,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巴加埃接受凤凰卫视的独家专访,被问及若是以色列再发动袭击,对中国有何期待时?
巴加埃提到了近期伊朗外长阿拉格奇访华一事。
巴加埃表示,阿拉格奇此次访华,将就伊核谈判和地区安全问题,与中方进一步磋商。
这表明了,除了参与上合外长会以外,阿拉格奇还带着两大任务而来。
先来看看伊核谈判,伊以冲突是结束了,但是美伊谈判也陷入了停滞。
伊以停火之初,美方曾放出消息,将很快安排伊朗外长与美国中东问题特使的会晤,但时至今日,冲突都结束大半个月了,依旧没有任何后续消息传出。
巴加埃透露,针对此事,目前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和地点。
与此同时,伊朗当前也很迷茫,该如何与美方继续谈判。
几天之前,阿拉格奇在一次会议中表示,伊朗愿意重启核谈判,但有2个前提条件:一是不会接受任何不承认其铀浓缩权利的协议;二是必须确保谈判重启后不会发生战争。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透露,美伊谈判还没有动静)
阿拉格奇提出这两个条件,表明了他们当前在谈判问题上采取模糊态度,想谈又不急于谈,同时希望借助与美方的谈判,确保自己的安全。
想谈是因为伊朗现政府本身就希望通过谈判来解决核问题,换取西方解除制裁,换取与西方关系的正常化,同时他们认为与美国仍有谈判空间;
不急于谈则是为了让美方明白,谈判陷入停滞的责任在于以色列,在于美国,确保伊朗的国家安全,是核谈判重启的基础。
所以在与美方的谈判开始前,阿拉格奇前来与中方讨论核谈判问题,显然也是希望中方支支招,最好是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持,增加在对美谈判中的筹码和底气。
同时以中方的影响力和背书,施压美国好好谈。
毕竟在美伊核谈判这个问题上,中方的立场是一贯支持以政治协商和谈判的形式,来解决伊核问题。
我们有两个诉求,一是波斯湾不能生战生乱,二是联合国体系必须得到尊重和维护。
如何确保波斯湾的稳定?显然进行伊核谈判就是其中一个选项。所以伊朗要跟美国谈,中方是乐见的。
(波斯湾沿岸不能生战生乱)
联合国体系则是在此次的以伊冲突中,再次被动摇,被破坏,美国和以色列完全不顾伊朗的基本权利,悍然发动空袭,这不仅仅是危及伊朗的国家安全,也是违反联合国宪章的行为。
伊以冲突虽然结束了,但伊朗和以色列之间的矛盾仍然没有消失,就以色列的行事风格来看,冲突可能会随时重燃。
以方已经多次放话,不排除会对伊朗再次发起打击。所以伊朗当前,还没到可以放松警惕的时候。
回看中方在本轮伊以冲突的表现,第一时间在各大国际场合强烈谴责以色列、为伊朗仗义执言,给伊朗争取到了极大的外交空间。
大部分国家正是在中方的声援过后,开始为伊朗发声,这就让伊朗看到了,中方在制止以色列战争行为方面,能够发挥建设性作用。
所以阿拉格奇此次谈到安全问题,很可能是想在下一次冲突爆发前,更进一步地得到中方实质性的支持,可能是寻求扩大与中国的军事合作,也可能是来听取中方“该如何应对以色列军事威胁”的建议。
中伊关系友好,伊朗又对我们极具战略价值,其安全稳定关乎着我们在中东的战略布局,以及能源安全,我们自然是不希望看到伊朗受到美以的战争威胁。
中方愿意为伊朗提供建议和支持,但前提是伊朗决策层也得拿出值得我们支持的态度,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不能轻易向美以妥协让利,尤其是不能出卖中国的利益。
(伊朗的安全稳定,关乎我们在中东的布局)
总得来说,伊朗外长此行,既是对中国外交智慧的求教,也是对东方解决方案的期待。
对伊朗而言,中国的支持不仅是外交声援,更是战略依托。
若能借助中国的斡旋,推动伊核谈判取得进展,或威慑以色列的军事冒险,伊朗的安全环境将大幅改善。
对中方来说,稳定的伊朗意味着更可靠的中东伙伴、能源供应以及一个有望走向和平的中东地区,同时也能削弱美国在该地区的单边霸权。
更长远来看,中伊如何协同应对美以压力,将成为中东局势的关键变量。#热点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