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正干嘛去了?
人还在场上,票已经飞到天上去了。
1.3万,甩第二名六千票,像把人从成都直接丢到乌鲁木齐。
你说他场上表现炸裂?
说实话,也没炸到那种人挡杀人佛挡拜佛的程度,但投票区是真给力,一人一票干出个球迷总统。
你要说中国球迷在这种投票环节下不猛,那就是没见过他们晚上三点起来刷榜的状态。
再看看郇斯楠,票数虽然还没破千,但硬是冲进了前十。
这就像是你没出现在舞池中央,却被评为全场最有魅力多少有点玄学。
场面一度诡异:一个控球不稳定的后卫,一个三分为0的中锋,结果双双上榜。
什么叫反直觉人气?
这就叫。
朱正投篮命中率36.7%,三分命中率26.7%,别说投篮,他有时候连球都懒得瞄。
但有一说一,罚球85.7%,就是那种人家全队散架了,他还能淡定站上罚球线,一球一球敲出节奏的狠人。
而郇斯楠?
你看不出他会组织,不会控球,甚至你都怀疑他是不是右手不会用。
但你想突破?
他在那儿站着不动,帽你。
场均5.3盖帽,像装了反应雷达。
你要非得用数据比划这孩子的价值,那就像用卷尺丈量一条狗的忠诚,没啥意义。
他不是让你记住数据的,他是让你记住你那次上篮怎么就没进的。
那投票到底投的是啥?
技术?
实力?
情怀?
都不是,投的是一个咱们中国小子也配有姓名的共鸣。
FIBA那边的服务器应该能感受到东方的热度,连线路都开始卡顿没错,这边网速贼慢,但投票速度贼快。
说回比赛,朱正这哥们,其实在中国队的定位很清楚控场,组织,偶尔突一下。
但也清楚:进攻不稳定、容易断节奏、关键时刻火力不足。
他有点像啥?
像那种你天天说他不行,可关键场次又离不开他的存在稳定、靠谱、不冒尖,但比谁都在点上干活。
郇斯楠则是那种你一看这人手感凉透了,结果转头一看盖帽榜,他第一。
投篮像丢石头,罚球却像老干部批材料,88.9%的命中率真是纯靠手感。
他整个人像是一本防守教程,翻开就是如何干净地把人帽晕。
现在回头看,这届U19中国队并不是最强的一届,数据和排名也没夸张到哪去。
但为啥他们能冲上热榜?
就是因为他们不是模板里的全能天才,而是靠细节,靠风格,靠不完美里的那点拼劲让你记住他们。
其实球迷的眼睛没那么精,甚至很多人可能都没看比赛,纯靠朋友圈的截图、热榜的冲浪就投了。
但他们认得出来谁身上有点中国篮球的味道。
不是谁打得像库里科比,而是谁看起来像个真实的人,有血有汗,有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数据,但背后是真跑、真跳、真拼。
投票本身就是个迷幻剧场。
他不是赛场上的裁判,他是赛场外的态度。
他代表的是观众看谁顺眼,看谁像自己想支持的那种球员。
不是那个从来不笑的冷面杀手,而是那个打完球站在边上喘着粗气还会笑着跟队友击个掌的小伙子。
你说这投票有没有意义?
当然有,意义大了去了。
它可能不能决定比赛结果,但能决定谁会被记住。
而在这个啥都能刷短视频忘记的年代,被记住,比赢球有时候还要难。
但咱也别光靠人设和票数活着。
朱正的三分,要练;郇斯楠的失误控制,要调;打硬仗得上强度,不能只靠刷榜刷情怀。
再红也不能靠虚火撑着,火苗总会熄,真正留下的是你球场上的印子。
也别高估了现在的这点成绩。
这才哪到哪啊?
一场淘汰赛都没打,八强不稳,投票第一你也不能保证能打满全场。
这事儿吧,说到底,不是赢在终点线,而是刚上起跑线就被相中了,那你就得跑得更狠点,至少别掉队。
话说回来,哪个球迷不想看到几年后,朱正真成了中国队的控球核心?
郇斯楠站在篮下,把对手的上篮盖得像清理快递广告那样利落?
这不就值了?
等那天真来了你再回来看这次榜单,会觉得这不是热搜,是序章。
哪怕你现在还觉得他们有点菜,那就记住他们那句老话:投票榜第一,不是冠军,但可能是个开始。
说不准,下次你骂的,就是你今天投的。
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