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杨振宁先生离开后,翁帆在《光明日报》上写的那篇追思文章,让很多人都忍不住掉眼泪了。
尤其是翁帆说的那句话:“每到晚上仰望天空,杨先生似乎在某颗行星上对着我们微笑。”
大家一边被这份情意打动,一边又难免操心:49岁的翁帆没有孩子,未来的日子怎么过呢?
其实,这样的担心也不用太过在意,杨振宁早在他们二十一年的婚姻中,已经为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管是内心的底气,还是现实中的靠山,都安排得妥妥当当,心里有底。
杨振宁的安排,让翁帆敢做自己
杨振宁对翁帆的“安排”,显得不仅仅是金钱或资源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帮她把心里的“底气”给扎稳了。
两人在2004年结婚时,翁帆才28岁,而杨振宁已经82岁,导致外头议论纷纷。有些人说翁帆是为了名利,有些人则为她感到不值。
杨振宁没有让她一个人去面对那些议论,反而陪着她平静地过日子,还经常在公开场合护着她。有次采访有人问“年龄差距会不会影响生活”,他直接说“翁帆带给我的快乐,是别人无法比拟的”,一句话就把那些闲话给堵了回去。
年月一长,翁帆渐渐想要充实自己。2006年,她跟杨振宁聊起想攻读博士,特别提到对建筑历史挺有兴趣的事。杨振宁非常支持,还帮她留意适合的学校和导师。
之后,她决定报考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备考的时候,只要杨振宁不忙,他就会陪她一起看书。碰到她搞不懂的地方,他还会帮她查资料,梳理思路。
2011年,翁帆顺利进入建筑历史与理论这个专业学习,她的博士论文则集中在中国近代建筑的研究上。答辩那天,杨振宁还特意到场,静静地坐在后排听着,结束后,他还说自己为翁帆感到挺骄傲的。
因此,杨振宁先生对妻子的鼓励可不是空话,他确实帮她重新找回了那个真实的自己。
以前大家都觉得翁帆只是杨振宁的妻子,可是读完博士之后,她也逐渐在学术界站稳脚跟,参加建筑方面的研讨会,发表论文,甚至还参与了北京某古建筑修复的调研工作。
这样一来,即使杨振宁不在了,翁帆也能够自己去追求心中的梦想。
更让人觉得暖心的是,杨振宁早就跟翁帆谈过“以后的打算”。
大概是在2018年,俩人一块儿在三亚休假,晚上坐在阳台上欣赏海景,杨振宁忽然说:“我走了以后,要是你遇到合适的人,也可以再婚,这样也挺不错的。”
当时翁帆还有点不快,责怪道:“你怎么能说这种话。”杨振宁却很认真地跟她解释,讲:“爱不是把人捆在身边,反而是希望你以后也能过得快乐。”
后来接受采访时,他对于这个话题也没有藏着掖着,直言“翁帆还很年轻,值得拥有更美好的生活,我会支持她的任何决定”。
这样的坦然,实际上是帮翁帆抛开了“这一辈子就只能守着过去回忆”的压力,让她明白,未来无论一个人过,还是重新找到伴侣,都不用心里有负担。
这种贴心,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而是长达21年的常态,正因此,让翁帆在感情里一直能感受到安心和依靠。
相信翁帆,她有能力立足
除了心里的自信,杨振宁在实际生活中也为翁帆考虑得很细致。
关于大家特别关心的财产分配,虽然没有公布具体的方案,但从披露的消息来看,他早就安排得挺妥当了。
杨振宁生前在清华大学享有科研经费和待遇,也拥有自己的著作版权、专利等收入,这些都按法律规定安排妥当。作为配偶的翁帆,能够获得应有的保障,至少不用为生活发愁。
更为关键的是,杨振宁一直支持翁帆拥有“自主能力”。她在取得博士学位后,没有选择在家当全职太太,而是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从事相关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以及古建筑保护方面。
有媒体提过,她曾参与北京四合院保护调研项目,还发表过关于民国时期校园建筑的论文,在圈子里也算有点名气了。
这份专业本领,可不全靠杨振宁的名头,而是她一步一个脚印学出来的。就算没有“杨振宁妻子”的标签,她也能凭着自身的专业实力在这个领域站稳脚跟。
清华大学一直都挺看重翁帆,毕竟杨振宁生前在那儿担任“杨振宁讲座教授”的职位,翁帆作为家属,也常常参加学校的各种学术活动。
这21年来,翁帆跟着杨振宁打拼,积累了不少人脉和开阔了眼界,都是中外顶尖的学者和科学家,她也曾参加过不少高端的学术交流会。
这些经历可不只是空洞的,它们帮她拓宽了视野,也结识了许多志趣相投的朋友。
比如她读博那会儿的导师,可是国内知名的建筑史专家,之后还一直在学术上跟她保持密切联系;还有一些在古建筑保护方面的同行,经常跟她合作一些项目,参加研讨会也离不开她。
这些关系和资源,绝不是靠“依赖”来的,而是凭她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人品累积起来的,不管将来是从事学术还是相关工作,都能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其实只要留心身边的那些例子,就能明白,所谓靠谱的“安排”,从来不是光看给多少钱,而是看能不能帮对方锻炼出自己独立过日子的本领。
就像有些老教授,会在世的时候提醒配偶学习新技能、参加社会活动,并不是不舍,而是知道走后,心里有底,觉得对方能靠自己过日子,才算真心放下。
杨振宁对翁帆的态度也是这样的,他没把她当成需要“养着”的人,而是把她看作可以共同成长、也可以独立闪光的伴侣。
而今的翁帆,不仅自己有了学术梦想,生活稳定的妥妥的,还能自主决定未来的路怎么走。
这就是杨振宁为她铺就的最强后路,也是漂亮的感情应有的模样啦。
其实不是把别人紧紧绑在身边,而是在帮对方变得更出色一些,就算走散了,也能带着这份自信继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