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美国再启对华301调查,贝森特放话:稀土不卖就加征关税

发布日期:2025-11-22 07:52    点击次数:139

不出意外,美国再启对华301调查,贝森特放话:稀土不卖就加征关税

美国又开始折腾了,2025年10月这波动作一出,翻脸比翻书还快。明面上是说要继续核查中国履行所谓“2020年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实际上老套路全搬出来,连“分阶段取消对华关税”这种当初写进协议的承诺都早抛脑后。前脚签字答应得好好的,后脚立马变本加厉,对中国海事、造船等行业追加301调查限制措施。今年港口费新规直接砸下去,说白了,这局面就是美方自己先把规矩踩烂。

嘴上喊着谈判休战,其实手里刀子没收回去过,美方代表格里尔讲得挺委婉,“五轮会谈没有解决所有问题”。听起来像是在认真磋商,但谁都知道潜台词——只要没让美国占到便宜,就算没达成目标。这几年下来,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并没有因为这些高层会晤和所谓的停火而消散,该加码还是照旧。

更讽刺的是,美国喜欢拿那套被吹成“尚方宝剑”的301调查做文章,可这东西在国际上压根立不住脚。当年WTO打官司输给欧盟时,美方可是公开保证过,以后认定必须走多边机制,不搞单边裁决。现在反倒玩命阻挠WTO法官甄选,把仲裁机构搅到半瘫痪,只剩下四个人撑场,有时候连三人合议庭都凑不齐,全世界看着也无奈。

数据往那一摆才叫扎心,从2018年以来,美国靠着不断升级301调查、加征关税,本以为能遏制中美贸易逆差。但现实呢?逆差数字一路飙升,从原来的九千多亿涨到了现在的一点二万亿美元以上,这到底是谁给谁添堵,一目了然。有些表面功夫做得再足,也盖不过背后的“小算盘”。

贝森特最近又跳出来,用稀土卡脖子的梗威胁中国,说什么如果继续出口管控,就准备提高关税,还顺带装作希望双方成为可靠伙伴。“值得依赖”这个词挂嘴边的时候,他可能忘了自家产业链有多少短板难补。目前美国每年自产稀土只有4.5万吨,而消费缺口巨大,仅去年进口量就冲到了13.3万吨,其中七成都从中国来。如果真敢拍桌子断供,美国那些找澳大利亚和越南兜底的小算盘怕是撑不起场面,因为全球90%的精炼产能就在咱们手里。

别看芒廷帕斯矿号称自家最强,每吨矿石最后还是百分百送到国内加工,要不用不了。不只是民用产业,高端制造和军工领域才是真正离不开稀土,美军87%供应仰仗中国,比如F-35战斗机光磁体就需要417公斤重金属镝铽,没有这些想造先进装备只能干瞪眼。本地分离能力几乎为零,大头还指望进口。

有人总觉得咱们动辄施压,其实事实不是这么回事。今年十月起实施的新《稀土管理条例》,重点在追溯体系建设、防止资源流失,还有合理开发保护战略储备;十月份进一步升级出口管制,也是提前通知各国,并且明确合规申请照批,全流程规范操作。一点含量产品也纳入监管范围,无非就是按国际规则办事罢了。不禁出口、不恶意针对,就是彻底透明化,让别人挑不出毛病。这么整齐划一的举措,却总被扣帽子,说啥阴谋论的人真是不嫌累。

说到底,美财长那句“合作共赢”挂在嘴上的同时,加税威胁却挥舞不停。他们其实盼的是让中国替他们修补漏洞,把自己的麻烦转嫁出去。“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戏码,这两年可见太多次了。比如康斯特公司产品出口美国,被硬生生抽55%高额关税,为保利润只能提价,那买单的不还是美国消费者跟企业?哪有什么赢家,不过是一通内耗罢了。

新能源汽车、半导体这些正热门的战略产业,对关键原材料需求越来越大,如今成本本身已居高不下,再叠上一笔额外负担,是要发展科技还是图个痛快?至于脱钩喊了一茬又一茬,到头来海外采购依赖度仍然死死攥在92%,减少对华依赖始终降不到65%。花八十五亿美元拉澳大利亚签协议,看似风风火火,可技术瓶颈在那里横着摆几年,不是哪句话能糊弄过去的。从开采环节到最终精炼,没有完整配套支撑,就是空中楼阁一个梦而已。

政策变动频繁,中国方面也是步步为营,今年四月刚新增七类中重型品种列入特别监管名单,到十月又完善技术与流向控制细则,再怎么绕路最终都绕不开主要供应源这一道坎儿。有意思的是吉隆坡会议之后,中国暂缓新政出台,但随时可以重新亮剑,“杀手锏”捏在手心不会松开一步。而外围国家也不是傻瓜,看清楚形势,日本站队虽近,却直言主张守WTO框架;巴基斯坦代表直接表达担忧——大家心知肚明局势紧绷在哪儿,不必遮掩什么客气话语气氛调节剂之类虚招数,

表面和平期其实很短暂,自打吉隆坡见完之后,美国只愿暂停部分惩罚性措施,并限定一年观察期,无非试探一下风向是否有利己空间。“刀鞘未合”,牌桌下面暗流涌动,各怀鬼胎没人真正服软。在当前格局下,美式霸权思维还想通过极限施压换取利益最大化,但效果怎么样,很难说还能复制过去那样轻易奏效。一味拔高压力杠杆,只会发现两败俱伤比预想更容易出现,现在市场环境已经发生变化,不是谁一句狠话或临时行政令能够扭转乾坤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