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论采用上置弹匣设计的轻机枪,最为人熟知的当属20世纪20年代捷克布鲁诺兵工厂制造的ZB26型。这款武器在抗战时期于国内被广泛运用,常被称作“捷克式”或“捷克造”,在当时属于可靠性相当高的装备。
你或许觉得采用顶部插弹匣设计的轻机枪只有ZB26?但实际上,除了它之外,还有12种轻机枪同样采用这种供弹结构,下面就来介绍这12个型号。
1、麦德森轻机枪
麦德森轻机枪产自丹麦,它是全球首款实现大规模生产且具备实用价值的轻机枪,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种采用上部供弹方式的轻机枪。该枪的生产时间从1905年持续到1950年,期间有36个国家先后装备过它,并且衍生出了多种不同口径的版本,像6.5毫米、7.92毫米、8毫米以及7.62毫米版本都在其中。
2、ZB30轻机枪
ZB30是ZB26的后续型号,二者均由捷克布鲁诺兵工厂生产,于1930年推出。ZB30和ZB26外观相似,但ZB30的枪身要比前者长出一米,同时枪管的散热性能得到增强,枪管前部的消焰器、准星以及两脚支架等部件也进行了改进。不过,该枪的口径依然是7.92毫米,仍旧使用20发或30发弹匣供弹。
3、FM1924/29型轻机枪
这款机枪也被叫做贝蒂埃FM1924/29型,是法国在1924年定型的7.5毫米口径轻机枪,同样采用上插式弹匣设计,发射7.5×54毫米或7.5×57毫米弹药,弹匣容量为25发。装备法国军队后,它取代了性能落后的绍莎M1915型轻机枪,成为法国军队的主力装备之一,一直使用到20世纪50年代才被淘汰。
4、九六式轻机枪
九六式轻机枪是日本在1936年参照捷克ZB26轻机枪设计的,采用上部供弹方式,发射与三八式步枪相同的6.5×50毫米有坂步枪弹,弹匣容量为30发。虽然该枪较为笨重,但相比之前的大正十一年式,可靠性有了很大提升。不过,它并没有完全取代大正十一年式,而是与后者一同装备日本陆军,在侵华战争中被日本关东军和华北地区的侵华日军大量使用。
5、九九式轻机枪
九九式轻机枪是九六式的改进型号,于1939年定型,其结构和外观与九六式一致,只是发射的是7.7×58毫米新式有坂步枪弹。与之前的6.5毫米子弹相比,这种新式子弹威力更大、射程更远。九九式轻机枪的后期型号在枪口处增加了喇叭状消焰器,机匣侧面还可安装光学瞄准镜。该型号在二战期间被日本军队大量用于太平洋战场,并与新型的九九式步枪一同装备步兵小队。
6、九七式车载机枪
九七式车载机枪是二战时期日军坦克和装甲车配备的固定武器,同样采用上插式弹匣,发射7.7×58毫米弹药,弹匣容量为20发。为了能在坦克和装甲车内部进行精确射击,该枪安装了1.5倍光学瞄准镜,并配备了橡胶眼垫。
7、维克斯轻机枪
维克斯轻机枪来自英国,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据说其设计借鉴了法国FM24/29轻机枪的技术,因此也被称为维克斯贝蒂埃轻机枪。它发射英制点303口径弹药,也就是7.7×56毫米步枪弹,配备30发弧形弹匣,弹匣同样插在机匣上方,每分钟射速约为450-600发。不过,该枪最终只停留在设计阶段,并未正式装备英国军队。
8、布伦式轻机枪
布伦式轻机枪同样产自英国,是获得捷克授权生产的英版ZB26,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问世,并成为英军的制式武器。与原版ZB26相比,布伦式轻机枪的枪管没有散热片,发射英制7.7×56毫米弹药,配备20发或30发弹匣供弹,在二战中曾是英军的主力轻机枪。
9、Vz.52轻机枪
Vz.52轻机枪是捷克在二战后研制的第一种轻机枪,基于早期的ZB26框架改进而成。它发射捷克自研的M52式7.62×45毫米枪弹,可配备25发弧形弹匣或100发弹链,供弹方式同样是从枪身上部进行,理论射速为每分钟900-1200发,并且能够进行单发半自动射击或全自动射击。
10、Vz.57轻机枪
Vz.57轻机枪是Vz.52的改进型号,两者在外形和工作原理上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Vz.57改用了苏制M43式7.62×39毫米步枪弹,仍然可以使用弹匣或弹链供弹。
11、73式轻机枪
73式轻机枪来自朝鲜,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问世,至今仍是朝鲜陆军的现役制式装备。据说该枪在设计上模仿了前苏联的PKM,既可以从上部插入弹匣,也能使用弹链供弹。但由于朝鲜地形特殊,且士兵身材相对瘦小,原本就比较笨重的73式轻机枪加上弹链后会更重,不便于快速行动,因此在朝鲜军队中,73式轻机枪只使用30发弧形弹匣供弹,发射苏式7.62×54毫米弹药。
12、L4轻机枪
L4轻机枪同样来自英国,是在二战时期布伦式轻机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分为1型、2型、3型和4型四个版本。与原版布伦式轻机枪相比,其主要变化是将原来的7.7毫米子弹改为7.62×51毫米北约枪弹。除了能使用30发弹匣外,1型和2型还可以使用100发弹鼓。如今,作为英联邦国家的印度,其军队仍装备有不少L4A4和L4A3型轻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