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我跟你说个最近挺闹心的事儿...咱学校的班群那天突然炸了锅,辅导员一条接一条@我们,让赶紧填什么“去向”。我点开那个页面,花里胡哨一堆选项——灵活就业、自主创业啥的,整得跟点菜单似的。说实话,我心里发虚,这不就逼着人把未来硬塞进表格嘛。老师还给了个截图模板,说传上去就算“稳定就业”,我当时是真的想翻个白眼。
没过几天,又整出个“岗位体验计划”,地点是在城区的会展中心。我们穿着志愿者的马甲发传单、让人填问卷,餐补倒是有八十块,但清单上居然写的是“企划助理”,这词看着就虚。活动一完,工作人员让我们在平台签电子协议,抬头是某人力公司。第二天,班长群里发截图,全员“已就业”的绿条,我低头看着自己手指上的胶水,心里嗡嗡的——这就是所谓的岗位?纯属临时工撑场面吧。
还有更魔幻的,过两周,学校整了个“创业宣讲”,说注册个体户能拿补贴,还显得“体面”。体育馆排得跟春运似的,代理公司动作利索得跟发小广告一样。宿舍里真有人用爸妈身份证开了个网店,挂仨虚拟商品,自己买自己卖。辅导员群里还鼓励,说这是新业态。反正我没跟着整,心里倔着,也怕闹麻烦。那晚阳台上风一吹,衣服拍在杆子上,叮叮的声音跟提醒我似的——别糊涂。
后来我硬着头皮去城里的招聘会,两次换地铁,鞋跟磨破皮。三家传媒公司翻了我作品集,礼貌点头,人就没影了。有个HR闲聊还说,我们学校就业率高,问我是不是好找工作,我只能笑笑,说统计口径厉害——心里像吞了沙子。室友阿峰去仓库搬箱子,另一个在直播间做场控,都不稳。可家长群还在传什么“就业光荣榜”,老家邻居问我工资多少,我只能说还在面试。
我不想被那张截图决定命运,也不想在绿条里被打包成“顺利”。路可以慢点走,但得是脚底下的路,不是P出来的数字。你们觉得呢?要是你遇到这种事,会跟着走流程,还是另找门路?